《缸邊隨筆-石鏡泉》美儲局又錯
《缸邊隨筆-石鏡泉》美儲局又錯
《缸邊隨筆》無論昨晚(13日)美國的CPI數據如何,美儲局仍會做錯,話一定會加息
不手軟。
美儲局犯了一個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而令全球通脹火上加油。聯儲局其實就是美國的央行
,它的工作是確保美元購買力,並在符
合美國的公眾利益下,制定利率政策,原本旨在降通脹、
增就業,但今時情況不幸相反。
正如哈佛大學經濟系講師Judd Cramer說,今時我們最應關注的是,不只今年物
價勁升,而它更引導民眾預期,未來物價升得更猛,那會造成疊加效應。這個「疊加效應」會否
就以今年第二季,美國家庭驚人的總負債揭開序幕?
美國家庭截至第二季,總負債多達16﹒15兆元(美元.下同),10年間升了
41﹒79%,增幅驚人。今時美國人的生活真可謂掙紮求存,每月要準時交租或供樓外,還要
供車、還學債,而且還要找卡數,甚至還信用卡貸款。有調查顯示,有6成美國受訪成人認為,
負債程度是導致他們「財務焦慮」的主因。
*未來半年仍靠借?*
美國社工Cassie Smith指欠債日多於一日,真會使人沮喪。即使她具碩士學歷
,入行逾10年,但她也要打3份工,才可免淪為「月光族」。美國通脹創40年來新高,相信
美國人負債將更多。事實上,另一調查顯示,有43%美國人預計,未來6個月他們會再增負債
。美國人欠債往往是要供車、供樓,當通脹升,車、樓價俱升,債項亦水漲船高,正是十個茶壺
九個蓋,出糧也不知道交租還是供車好,總之捉襟見肘,生活艱難。
今次為甚麼有這麼多的美國人負債累累?這對美國經濟又有甚麼影響?新冠疫情其實已給很
多美國人改善財務狀況的機會。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個人儲蓄率竟達12﹒6%,比自金融海
嘯以來的7﹒25%多了很多,而2020年,美國人清還信用卡債務更達830億元。因疫情
期間,政府推出不少紓困措施,包括按揭、學債還款,以及其他債務的寬限計劃。當然這可能都
是美國政府印鈔、派錢、派福利所造成的德政。諷刺的是,疫情竟成為了美國史上其中一段美好
時期,這可從不同債項的嚴重拖欠率下降看得出來。
*家庭債泥足深陷*
話雖如此,但美國的家庭債卻正在增加,近半(47%)美國人陷入更深的債務泥沼之中。
隨著通脹持續,生活成本增加,而之前政府的經濟支援沒有了,聯儲局落井下石,公布繼續加息
。
與港人一樣,美國人負債大部分與住屋有關,按揭貸款佔總負債比率高達72﹒5%。有調
查顯示,半數受訪者認為,負擔不起房屋是主要問題。市場供應短缺,造成樓價不斷攀升,香港
人早領教過,也比美國人有更深的體會。
美國非住屋債中,美國入的學債也不斷增加。在2000年至2020年這20年間,在美
國4年大學的學費升了近180 %!每年平均升9%!學費愈升,學生貸款自然就愈多。今年
8月,美總統拜登宣布,為大部分每年借12﹒5萬元以下的學生取消1萬元學債,算是造福莘
莘學子了。
此外,通脹也令美國車主的供車年期由過去的中位數5年,延長至6年,意味著貸款人要多
付利息。通脹推高商品及服務的價格,但美國人工資卻追不上。去年,平均時薪跌了3%,同期
通脹卻升了8﹒5%!
*債有好壞之分*
對美國經濟來說,家庭債就如雙刃劍:一方面,它會增加消費,佔美國GDP 68﹒4%
;另一方面,「好債」例如學債、按揭、商業貸款等,可透過時間,為民眾提高教育水平、置業
安居、累積財富。不過,家庭債若失控便與經濟衰退有關。歷史上家庭債會反映GDP低增長。
如家庭負債與收入比率太高,如不能還債,會縮減消費,對經濟影響大,而家庭也開始向下流動
,例如中產失業,但仍要供車、供樓、還學債,甚至將被債務沒頂。
即使美國人債台高築,也水浸眼眉,但美國部分樂觀的專家仍呼籲不必太擔心,只用心關注
便是。聯儲局的數據專家Lowell R﹒ Ricketts透露,聯儲局的系統沒有經濟
爆破的警報,像樓市冧,而引發相關的金融危機。
政府政策在控制家庭債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針對負債高、變相被扣減了工資的打工仔,
有人便建議政府,每星期讓他們最少有1000美元收入,他們便可生活、養家,另重推子女免
稅額也可減家庭債。今時美國有2300萬人欠醫療債,有建議政府也一併減免。
個人或家庭欠債往往不是好事,美國人負債累累,雖說是美國人「家事」,但美國經濟因美
元關係,又涉及全球經貿,美國的制定政策者應對問題有多快多積極,不過美儲局為保持其鷹性
,是仍會決心加息,這就可以是加錯了。《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城爆炸「性」節目】《男男女女.嘉點情趣》由美女DJ及教授以客觀開放角度談性談愛、談情談趣。 ► 立即觀看
選股情報 - 石鏡泉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