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餘考起金管局
結餘考起金管局
金管局兩輪接錢後,拆息仍未見向上,同一時間,市場對美息預期卻正在上調。(資料圖片)
過去三周港股持續調整,適逢銀行體系結餘下跌,評論又將兩者扯上必然關係。無疑,港股跌就是有資金流出股市,但跟銀行體系結餘減少,又未必是百分百有直接關連。如筆者早前一篇文章所
指,港匯弱勢早於今年1月初時已呈現,期時港股仍然向上,個個睇好,為甚麼當時無人談及資金外流?
由低位一口氣升八千點,正面催化早已反映,更甚是近日中資股就去年第四季的盈利預告來得較預期遜色,在指數貼近5年平均值情況下,早已為市場提供鎖定利潤的借口。筆者仍對港股持相對正面看法,但大戶資金配置及部署仍視乎3月底業績期後,企業對業務前景及盈利預測而定。基於今年享有超低基數效應因素,從正面角度看,目前大街主流分析預期全年指數盈利大概有13%增長,還是
有一定上調空間。
說回資金3個月後再經銀行體系結餘流走,眾所周知,是港美息差擴闊所致,以一個月拆息為例,港息較美息低約兩厘,提供沽港元買美元的套息活動絕對誘因。但為甚麼港息忽然超低?這似乎是基於自然、利淡、以及正面三者疊加的因素。
一方面,年初港息多數是回頭,主因是銀行應付完年結後主動重新拆出資金,拆息跌是自然不過;但負面在於,貸存比率亦一併回落,令銀行水浸,有錢貸不得,是市場及外界一邊樂觀,惟貸款需求繼續同時疲弱的現實負面狀況。但正面而言,去年11及12月,在港認可機構外幣資產表是反映資金有流入,從這角度看,難道銀行體系結餘減少所反映的資金外流,就是資金早前流入的結果?
金管局兩輪接錢後,拆息仍未見向上,同一時間,市場對美息預期卻正在上調,利率期貨反映,6月繼續加息機率極高,在這情況下,美國市場利率短線難有回落空間。換言之,假設其他情況不變,結餘進一步下跌機會仍是存在。
目前銀行體系結餘已跌至逾700億元,期貨反映市場預示港息會顯著向上,問題是現貨價仍然動彈不得。可以肯定,當結餘跌至某水平,港元拆息必然向上,問題是哪個水平的結餘會觸發拆息向上,這亦同時衍生金管局認為的合理結餘水平。約一萬二千億元票據是結餘下跌,或導致拆息急速向上的緩衝,那到底當結餘跌至哪個水平,當局才會從票據落手?
之前市場認為是一千億元,結果不是,參考對上一次的低位,又可能是500億元?不論如何,結餘有升有跌代表資金流出也流入的自然現象,但今次情況雖未算怪異,但相對上較為獨特。與其因為結餘減少而與恒指走勢相提並論,今次更應關注是合適銀行體系結餘的測試。
逢周二刊出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