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的儀錶板壞了
瑞信的儀錶板壞了
瑞信財報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資料圖片)
瑞信(NYSE:CS,SIX:CSGN)被瑞銀(NYSE:UBS,SIX:UBSG)收購,因相關協議需要瑞信為其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全數減記,引發股債市場連日波動。瓜瓜不是財金專家,不
敢貿然評論,況且坊間已經有大量資訊可供參考,鸚鵡學舌沒意思。還是做好本分,寫一個坊間沒太多人講的瑞信會計問題。
當駕駛一部汽車,若軚盤鬆脫,油門和迫力沒反應,儀錶板又失靈,莫說要駛至目的地,司機不死已是奇蹟,對吧?有趣的是,這樣的奇蹟竟然發生在瑞信的財報上。於上星期,即是瑞信還未被收購前公布2022年業績。雖然核數師認為該年財報沒有問題,但同時認為「財報的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存在重大缺陷。
財報內控是一個由政策和控制程序組成的過程,用於評估財報風險,並以內控手段確保為編製可靠的財報提供合理保證。像瑞信這樣規模的國際企業,參與財報編製的人員相信以千計,而且瑞信涉及的業務在會計來說相當複雜,若然沒有具備足夠而有效的內控,不可能編製出符合會計準則的財報。
沒有讀過會計的朋友,想必對以上描述一頭霧水。舉個最簡單例子,比如財報內的存貨餘額,其中一個風險就是存貨帳簿有錯漏。要避免這個風險,財務人員可以進行現場盤點,來核實存貨結存。這種以風險為本的方法,廣為企業採用。
瑞信被核數師指其存在重大缺陷,個人認為不至於連這些基本控制也沒有,估計問題在於風險識別,這個經常被各大企業所忽略的環節。翻查瑞信最新的年報證實了這一觀點,管理層坦然承認,財報內控之所以無效,皆因沒有識別帳戶餘額中重大錯報的風險。
將上述駕車例子套用在瑞信財報內控,軚盤、油門和迫力等沒有問題,但是用來識別風險的儀錶板壞了但沒有修好。即是說,汽車有沒有超速、煞車系統是否正常、引擎水溫有否過熱、汽油和偈油是否充足等,全都不知道就去開車,有幾危險可想而知。
既然那麼凶險,為何瑞信財報可以通過核數師審查,並得出無保留意見,是幸運嗎?還是聘請了「藤原拓海」級數的老司機,不看錶板也能把車駕馭好?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司機乖乖把車子停下,然後由拖車代勞把車拖至目的地。這裡說的拖車,就是瑞信的核數師。
這個說法比較可信。在美國核數師監管機構PCAOB的網站內,找到一份題為《A Layperson’s Guide to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ICFR)》的講稿,解釋了財報無保留意見,但同時內控存在重大缺失意味著甚麼。
講者大致的意思在說,無保留意見的財報僅能代表數字是公允地列報,但沒有揭示未審計前出現的錯誤,以及其他財務信息(如未經審核的季報)是否可靠。因此,財報內控的核數師意見能為公眾提供一個晴雨表,用以評估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從核數師的報告我們可以推斷,瑞信未經審核的財報不靠譜。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