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的尋租遊戲
大學排名的尋租遊戲
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大更首度超越港大成為香港的「首席大學」。(資料圖片)
到底中大厲害還是港大最強?抑或科大才是全港No 1?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早前公布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香港共有4
間大學躋進全球的頭100名,其中中大更首度超越港大成為香港的「首席大學」!
各大學的排名除了是各大學生(以及畢業生)之間的牙骹戰之外,亦是大學高層的「交數」指標。N年前,我還在中大任教的時候,曾經有一年中大在某大學排行榜跌出三甲,有同事就笑言當天早上大學的高層,就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為中大「挽回頹勢」。
正如所有排行榜一樣,排名的計算背後都一定有一條方程式,衡量各種不同的因素。很多時,這些因素(如師生比例以及畢業生起薪點等)都是公開的,但背後的方程式就卻不一定,剛才提到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大學排行榜就是一例。於是乎,大學高層們都會花時間又耗資源嘗試reverse-engineer這條方程式,另外有些更會向這些排行榜「投其所好」,盡量滿足或達到那些公開因素的條件。
舉個例,有排行榜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小班教學(定義為20人以下),於是不少美國的大學(尤其是博雅大學)都將班上人數限制在20人之內。另外,我亦聽聞本地某間很早就「深明此道」的大學的本地人教授比率十分低,因為很多排行榜都將師資「國際化」比率列為排名因素之一。其實,本地大學還有很多外人不易明白的人事或課程安排,背後都與這些排行榜有或多或少的關係,我就不在這裡一一列舉了。
不要誤會,我不認為這些大學排行榜完全沒有作用。對不少(尤其是教育程度較低的)父母或高中生來說,要分別不同大學的質素是有點強他們所難,於是有第三者提供額外的資訊可以在某程度上解決這個「訊息不對稱」的情況。
這個假說的一個含意是,當市場上的買家(交學費的父母或學生,或提供補貼的政府)的教育程度愈高,或分辨大學質素的能力愈高,這些大學排行榜的價值就會變得愈低。舉個例,最近耶魯大學法學院就宣布不再向《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法學院排行榜提供資料,之後3個月內就有超過40間美國的法學院宣布跟隨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做法。本地的大學會否退出這些大學排行榜?大家想想吧。
作者為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
逢周一、三、五刊出
免費早餐 - 梁天卓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