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2023年6月27日
人民幣 中特估 港價值
人民幣 中特估 港價值
香港價值繫於能否繼續保留、鞏固甚至加強自身價值,包括監管質素、制度優勢及做國際金融中心應做的事。(資料圖片)
港交所(388)上周初正式推雙幣雙櫃位制,適逢中國人民銀行調低關鍵政策利率,人民幣持續走低見7個月低位,港股持續尋底,機制似生不逢時。現實歸現實,市場太過一廂情願,認為雙幣雙櫃位制就是開放資本帳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終極一招,然而人民幣國際化包含的是更廣闊層面的經常帳及資本帳使用與流通,兩者發展尚有距離,尤其後者。
雙櫃位的設立,有助加大人民幣於股票買賣層面的使用,理論上固然加大資本帳上人民幣的普及。惟問題是有幾多交易會用?尤其初期根本未納入港股通。另一問題是,假設港股成交因雙櫃設立有一半用人民幣,以現時平均每日成交計,每日頂盡500億元而已。更大問題來自監管層面及資本帳限制套戥,難免變相削弱機制吸引力。因此,市場千萬不要把雙櫃枱等同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全部。
本港人民幣資金池未見顯著滾大,究其原因,更值得思考。單從產品層面及資金出路兩者關係考量,與其糾纏於股市以人民幣成交及其效用,倒不如討論為甚麼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建立十多年,仍未能建立一條離岸人民幣債息曲線。懂金融的人總會明白,沒有一條具參考價值標準債息曲線,很多事情及產品根本做不來,須知全球資產管理資金最大部分從來是債券相關收息產品。
中國強調國家安全,金融安全為其中範疇,考慮到國際政治及金融環境日見複雜,實在懷疑是否要為開放而開放,而加快開放資本帳。有人擔心一旦內地資本帳開放,香港尚餘多少價值?
平心而論,香港價值本繫於香港是否能繼續保留、鞏固甚至加強自身價值,重點包括監管質素、制度優勢及做國際金融中心應做的事。國際金融中心不是自己說了是就是,而是所有海外內投資者的觀感。若一旦以上幾項簡單條件有所削弱,即使中國不開放資本帳,香港價值也將成疑。
「中特估」是否就是性價比強因素?價殘是否有其原因?因何今天高息高通脹年代資金重臨於「中特估」?當中是否有其玄機?中特股與當年甚麼估值收復如出一轍,便宜不等於抵買!內銀由兩倍以上市帳率跌至0.6至0.7倍,科網股由幾年前較英國同行溢價變折讓,甚至恒生指數不斷處於估值壓縮,原因實在多的是。有意見認為,因何今天高息高通脹年代資金會重臨「中特估」?這問題本身出現邏輯性謬誤,必須糾正,否則產生誤判。首先,高息高通脹主要集中發生於西方成熟市場,惟從很多資金流數據顯示,近幾個月倒是不斷從中國股票淨流出。中國呢?相反是低息甚至呈通縮壓力,當國債僅有兩厘多收益率,理財產品才約3厘回報,一批由傳統央企組成的中特股,派息自然相對吸引。事實上,今季以中特股為題材的ETF發行量按季激增,未來數月料有過百億元人幣規模,在市場上買貨是順理成章自然不過,定義肯定談不上甚麼「重臨」。
利率上升,外圍利率走勢與內地背馳,經濟前景兩者同時不穩定,投資組合表現勢波動。利率與經濟影響資金流,對匯價構成波動,現在環境下,既幸運亦無奈,幸運是存款利率趨勢,簡單做定存也有數厘回報,比過往零息年代省了很多,因息率回報帶來的投資風險。至於無奈,就是存款債息等無風險利率的趨勢,令其他投資的Hurdle rate(最低預期資本收益率)亦因而被拉升,選擇所謂具吸引力投資工具的門檻比以前高了好多,難怪「定存KOL」亦應運而生。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