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缸邊隨筆 - 石鏡泉 2023年8月30日

缸邊隨筆 - 石鏡泉 2023年8月30日


《缸邊隨筆-石鏡泉》怎解救
《缸邊隨筆-石鏡泉》怎解救
  《缸邊隨筆》昨日(29日)恒指又升了300多點,又是挾死了淡友,嚇呆了好友,未上

車的投資者都問重升得幾多吖!
 
  8月29日,《上證報》頭版發表題為《不以短期行情衡量政策的深層次影響》文章指出,

看待資本市場發展潛力、衡

量政策實施效果,都不應僅以短期行情來衡量。股市是信心市,也是

預期市,信心與預期的形成都需要過程。應當看到,有力度的政策「組合拳」接連落地,彰顯決

策部門提振股市的信心,支撐市場運行基礎的有利因素正在逐步累積。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對《時代財經》稱,整體來看,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

滿月之際,多部委接連釋放政策利好,為市場注入了信心,有助於穩定各方預期。相較於以往,

此次政策更加細化和具體,為各地政策執行指明了方向。若地方加快政策執行速度,將有利於帶

動需求入市。若核心城市政策在「金九銀十」之前落地,有望帶動市場銷售好轉、恢復。

 
  房企更極需銷售端的復甦提振信心。據《中國房地產報》統計,近80家A股及港股房企披

露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超過六成預計虧損,虧損總額從1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

550億元不等,累計總虧損額超過千億元。
 
  六成房企預計有虧損,由虧10億至550億元,累計虧逾千億元。

 
  不過28日,A股中的地產股卻見亮眼,有百餘股上漲,有20餘隻地產股漲停。為甚麼有

虧仍可漲?
 
  8月27日傍晚,證監會連發了三條公告,涉及階段性收緊IPO節奏、規範減持行為、降

低融資融券保證金比例等,提出「對於存在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

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但明確「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

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限制」。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為,這表明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行業特別是房地產上市公司融

資給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對於經營比較困難的A股上市房企的再融資是一個利好。

 
  資金活水或將更順暢、持續地流入房地產行業,成為支撐行業繼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兩年

,房地產遭遇階段性融資壓力,信用危機直到目前仍在持續爆發。雖然房企融資「三枝箭」在

2022年底已落地,但融資閘門僅面向優質房企及白名單房企,多數民營房企尤其是出險房企

仍然存在融資難題。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今年前7月房企非銀融資總額為4812﹒9億元,同比下降

11﹒7%;其中信用債融資2855﹒9億元,同比下降5﹒8%;海外債發行110﹒7億

元,同比下降37﹒1%;信託融資241﹒1億元,同比下降65﹒0%。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表示,房企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等限制,為房企尤其是民營房企進

一步打開了融資渠道,在銷售不振的當下有助於緩解其融資壓力,解決資金需求。連同印花稅減

半等資本市場四大利好,有助於上市房企股價、市值的修復。

 
  不過,房地產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更依賴需求端的復甦。近期,多項政策也在放鬆對需求

端的限制。近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

定標準的通知》,將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

 
  財政部、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也發布《關於延續實施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

稅政策的公告》,對出售自有住房並在現住房出售後1年內在市場重新購買住房的納稅人,對其

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公告執行至2025年底。

 
  浙江嘉興則打響「第一槍」,於8月25日出台21條樓市政策,全面取消限購限售,並提

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張宏偉認為:「從政策走向來看,8月底、9月初一綫城市樓市的救市具體措施將落地,預

計接下來1至2個月是地方城市『一城一策』措施具體落地、政策密集出台的時間段,預計核心

一、二綫城市中的北上廣深、成都、合肥等城市將在2024年3月份左右企穩,並逐步步入穩

定的上行周期。」
 
  從上文可見,中央對內房不是見死不救,而是按需而救,實行「一城一策」。但更重要的,

是中央開始鬆賣樓限制。而另一方,一直以來一直被已買樓業主反對的開發商降價售樓,今時已

見有開發商降價售樓,而未見業主示威了。樓房賣不動,要減價求售是必然的商業行為,但卻一

直受之前買了樓的業主反對而一直不能減價,這對發展商的資金回籠影響極大,亦必然會帶來資

金鏈斷裂。
 
  內房過去十數年,一直靠發債與信託公司籌措買地、建樓資金,當內房資金鏈斷裂,未能及

時對信託公司付息還債,就把內房未兌付的風險,擴展到信託公司了。

 
  近日爆雷的中融信託可以說明下問題:
 
  此輪中融的停兌風波最早在今年4月已見端倪。4月2日,吉華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購買

的中融-驥達1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融-豐騰83號存在延期兌付風險。

 
  4月7日,塔牌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4月27日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認

購中融信託發行的「中融-豐騰8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業績基準每年7﹒2%,期限12

個月,該產品大部分金額自動展期。
 
  上市公司組團「預警」的同時,市場不斷傳出中融信託全面停兌的消息,不少投資者擔憂自

己的信託理財血本無歸。
 
  中融信託成立於1987年,最初名為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其主要股東為經緯紡織機

械公司,第二大股東係中植集團。
 
  財務數據顯示,中融信託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並不理想,營業總收入為23﹒58億元

,同比僅增長1﹒21%,而歸母淨利潤僅3﹒32億元,同比下降了51﹒63%。

 
  面對上市公司的「預警」,以及市場上「全面停兌」的消息,中融信託相關人士向投資者回

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全面停兌的消息不實。

 
  據新華財經和麵包財經了解,中融信託的部分產品已停止兌付,但官網仍有產品正常發售。

8月以來,中融信託仍有8個產品成立,最新一隻成立時間為8月11日。

 
  中融信託目前停兌的理財產品,大多為資金池類項目。

 
  所謂資金池項目,即產品底層對應多個資產,但資金端卻是滾動發行,因此同一資金池項目

的不同期產品存在一定連鎖反應。
 
  關於公司產品停兌的原因,其中之一係前期布局的房地產行業風險敞口較大。

 
  此前,「踩雷」中融信託的塔牌集團相關公告中提到,中融信託部分產品的停兌,與房地產

市場持續下行,投資的房企未能如約履行資金支付義務有關。

 
  長期以來,房地產類信託較多成為違約的主體。根據用益信託網站的統計數據,2022年

房地產類信託的違約數量和規模佔比分別約為58%、76%。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中融信託地產敞口佔信託資產比例為10﹒69%,高於行業平

均水平。
 
  對於中融信託產品停兌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太平洋證券等多家機構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

表示,該違約係個例,行業整體風險可控,流動性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較低。

 
  據太平洋證券統計,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購買中融信託產品的

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基礎化工、醫藥生物、農林漁牧等行業。其中總市值低於50億元的公司一

共18家,佔比高達75%。
 
  若到期日這些公司相關信託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未能全部收回,或將對其年度淨利潤造成一

定衝擊。
 
*摸清債源頭 才可解危機*
 
  以上資料都是取自國內媒體,要解決當前國內的金融危機就要如朱鎔基1993╱1994

年解決當時的三角債危機一樣,先摸清誰欠了誰,債的源頭為何,才可有望拆解當前的金融危機


 
  要解救,要救內房,起碼幫其付到所發債的利息,又或可以透過債務重組來削債。特朗普也

是靠破產、削債愈撈愈發。至於涉內房債的信託公司不能不承擔損失,同樣買有信託公司產品的

上市或未上市公司,都要承擔損失。這個連環扣是要時間去拆,一如2008年的雷曼爆破,其

後遺症至今仍為禍美國。
 
  對小投資者言,今時買股除了留心公司業績外,尚要留意該公司投資了哪些信託公司產品。

唉!今時投資真不易。《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

缸邊隨筆 - 石鏡泉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