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壓力測試會害苦置業貸款者嗎?
免壓力測試會害苦置業貸款者嗎?
免壓力測試會害苦置業貸款者嗎?
2月28日,財爺宣布全面撤辣後,金管局旋即宣布,暫停要求置業者在貸款時上浮2%的利率作為壓力測試。置業者對此大都表示歡迎,原因是此舉可以令貸款者更容易獲得銀行的按揭貸
款。以貸款500萬元為例,每月的入息要求可以減少2,170元。
有人對金管局的做法提出質疑,認為這樣做雖然可以助貸款者更容易獲批貸款,但亦會令置業者背負更重的供樓責任,一旦市場出現異變,置業者須面對比之前更高的風險,足以陷置業者於更大的危困。
這種批評似是而非;原因是壓力測試並非任何情況都有實際需要的,世上有很多地方都沒有這種標準化的要求。香港早年也沒有這劃一的測試要求,而是任由銀行自行調節月供佔入息的上限,來控制風險。
香港之所以會出現用加息來做的壓力測試,是因為當時全球的利率雖然偏低,但只要美國聯儲一改變量化寬鬆的政策,香港勢將被逼跟美國一起加息。金管局預見往後利率上升的機會很高,所以才要求貸款者提前作加息的壓力測試。
然而,現在的經濟環境已出現很大的變化;往後,美國減息的機會遠比加息高。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仍以加兩厘利率的方式去測試置業者的還款能力,那豈不是在用一種不會出現的假設去刻意難為需要貸款的置業者?這對他們公平嗎?這是一個不斷宣稱要協助市民置業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嗎?
當然,在任何情況下,貸款多的風險,一定比貸款少的風險高;但這並不代表壓力測試的要求訂得愈苛刻就愈好。我們做事應該恰如其分,否則就會過猶不及。對大多數貸款者來說,他們都不認為在現時環境下,仍要求做壓力測試是合理的。因為,若是利率真的回落,往後他們的供樓能力只會更高。面對這種情況,銀行應該對他們放寬貸款條件才對,沒有理由還要做壓力測試。
理想的做法,是銀行盡力提供最佳的按揭條件,再由置業者自行判斷可以承受多大的風險。每個置業者的處境都不一樣,不一定銀行肯借多少就借多少。置業者希望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而不是從一開始就給銀行以莫須有的需要而設限。
其實,何止貸款會有風險,置業本身亦有風險,甚至連選擇暫不置業也會有風險。因此,這種取捨應由個人自己來做;政府手上沒有水晶球,毋須在這方面為人民作取捨,以免自招選擇不當的責任。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