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MPF一個就夠
■強積金推行以來,弊病多、回報低。
扶貧委員會報告,建議引入全民退休保障,65歲或以上長者,每月可獲3,000元。按報告建議,政府一次過注資500億元,其餘需由現時打工仔及僱主每月額外供款,這形同保險公司提供的年金計劃。
根據世界銀行,四大保障支柱分別為:自願性儲蓄、強積金計劃、公共退休保障,及向貧困人士或最低入息提供安全網支援。環顧全球,其實很多福利國家均沒有提供全民退休保障,但它們有其他福利足夠抵銷。反觀香港,強積金推行14年、儲蓄率位居全球成熟市場最高之一,但貧富懸殊嚴重,政府回應社會訴求是一項正確舉動,但敢肯定,扶貧委員會建議面對的阻力極大,反對聲音會更多,包括自己在內,一定舉腳反對。
首先,強積金推行以來,弊病甚多、回報又低;其次,在現行強積金計劃下,已有自願性供款,打工仔可按照本身意願,在額外最多5%外,另外再供。在半自由行推出後,很多積金信託人因應情況,推出年金計劃,吸引額外供款的強積金參與者轉會,如果再搞多一個年金,未免有重疊之嫌;第三,強積金設有對沖機制,新的全民退保沒有,企業必定有保留;再者,額外再供2.5%,根本形同另類稅項,打工仔要繳交隱藏附加薪俸稅,企業就被徵額外利得稅。
應做好資源分配
現時強積金5%月入供款,另加多2.5%,每月幾乎九折支薪。退休人士保障要緊,但每月3,000元,足夠嗎?將這項年金計劃看成投資,涉及投資期動輒數十年,計算回報,一定要包括折舊因素。換句說話,將來每月領3,000元,購買力必定少於現在值3,000元,假如把通脹計算在內,這3,000元必定更縮水,擺明係?你命三千。從另一角度,扶貧委員會報告的用意,在於向公眾說明,福利是有代價,要保障就要夾錢,令社會知難而退。
香港尚算是一個富裕社會,不僅稅率低,又有強積金制度,但公眾仍然埋怨保障不足,貧富差距持續加劇,或者真正要討論並非引入多幾個保障制度,或者引入全民退保等問題,而是現行政策、資源分配,以至強積金本身等等的結構性或缺憾性問題,否則只會斷錯症、落錯藥。我們已被逼接受一個強積金,十多年後,決不能再接受多一個。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