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容許增長稍放緩
2014年09月23日
阿里巴巴上周五登陸美國,首日掛牌炒得瘋狂,買賣盤擠擁要兩個多小時才能掛出第一口價,首日交投更高達2.71億股,收市價較招股價大升逾36%。不過,阿里搶灘後恐有反高潮現象,本港多隻科網股近期走勢已弱,昨日更進一步回吐,港股更在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的打擊下大挫350點。
科網股調整深有望回穩
阿里上市搶盡全球財經報道的焦點,全日成交達2.71億股,為去年上市的Twitter首日交投的兩倍。阿里上市前已搶走本地科網股氣勢,相關股份受累走軟,阿里掛牌後投資者恐會出現反高潮,多隻本港科網股無辜受累,昨日都錄得顯著跌幅,騰訊(700) 跌3.3%、網龍(777) 、金山(3888) 、雲遊(484) 等亦跌逾2%,阿里持股的中信21世紀(241) 跌4.2%、持有阿里股權的中國動向(3818) 更跌12%。不過,科網股近期調整頗深,沽壓過後反而有望回穩。
港股昨日下挫,除因科網股受壓外,更因投資者憂慮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央會接受較低的增長率,而不推出刺激措施。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過,中國經過三十年高速增長後,要接受增長率稍為回落。這種情況更可能不是短時間,而是一種長時間的「新常態」。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央領導人上月在北戴河會議後,一致認為目前經濟工作重點應放在推進改革,優先於推出刺激經濟增長措施,要接受增幅可能低於7.5%的現實,這意味中央或不會再推出重大刺激措施,亦未必會大舉放鬆貨幣政策。市場對中央再推出刺激措施的願望可能落空,在「新常態」下,未來數年就算增長稍為放緩,中央都未必會出手救市,投資者借此消息沽貨,推低A股,連累港股捱沽。
不過,中央提出「新常態」其實是理性做法,因為中國經濟經過數十年高速增長後,規模已經十分龐大,有人估計只須二十年時間,中國就可以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在基數擴大下,要長期保持高增長已不切實際,亦容易令基建投資過度。只要未來經濟保持適度增長,較歐美的低增長仍有數個百分比的優勢,應可保持不俗的投資吸引力。
《星島日報》財經組總採訪主任 auchoyee@gmail.com
歐祖貽
投資Cafe - 歐祖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