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6月23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6月23日


科網招股 後勁不繼? 2015-06-23

已有好一段日子未曾聽見關於科網公司在美國IPO的消息,難怪上星期運動穿戴裝置公司 Fitbit 招股上市,立刻成為市場焦點。該公司招股定價 20美元,上市兩天累計升幅接近75%。但投資者的狂熱,未必因為企業前景特別亮麗,可能純粹只是反映科網股

上市活動愈來愈少,投機者對飢餓營銷的反射行為而已。

不少投資者意識到,科網股絕非長相廝守的理想對象。即使 Fitbit 聲稱自己在監測個人健康活動數據的市場具有壟斷優勢,但業務過度單一與集中,始終是Fitbit最大隱憂。

近年投資者對科網股的興趣重燃,甚至被喻為科網熱潮 2.0。但現今投資者對科網企業已多了一點認識,科網企業已不能再單憑天馬行空的概念與簡單的網頁點擊率作為招股上市集資的本錢。實際上,現在不少科網公司已跟一般實業無異。即使用戶基礎強大如Facebook,當初股價亦潛水多年,直至公司正式制訂出一套與流動廣告結合的商業模式,股價才返回水面並一飛沖天。

然而,為何近期關於科網企業在美國的招股上市活動如此冷清?根據資料,今年以來,在美國公開招股上市的科網公司,合計集資金額僅35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原來科網企業集資的生態正在改變,愈被視為有前途的公司,反而未必需要公開招股上市,而這類公司的老闆,亦不再單純依賴公開招股上市一種集資方式。

科技界不少後起之秀,皆雄心壯志預備幹一番大事業,擔心成為公眾上市公司後會被綁手綁腳,未來難有大作為,於是轉為傾向私募的方式集資,集資對象以創投資本為主。科網公司透過這類私募方式合計的集資金額,今年已達200億美元。

私募方式集資在科技界大行其道的原因很簡單:這類企業的老闆仍然在追求理想、不想因為集資而輕易出賣企業的話事權;又或者,某些企業真的很賺錢,不想太張揚。

事實上,科網公司正在以全新方式快速壯大,倘坊間繼續以傳統方式根據科網企業上市規模來判別行內發展的活躍程度,恐怕會很易誤判。

對投資者來講,更值得留意的是,企業以私募方式集資,潛在定價透明度低的問題。這類集資行為往往以小圈子模式進行,而且這類私募集資的企業,股票流通性較公開招股的上市公司為低,投資者即使有幸買到這類股票,日後亦要有心理準備,隨時要以較大幅度折讓才能脫手。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