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後遺症逐步浮現
2015年07月10日
中央「暴力救市」,而且出手一招比一招迅猛,姑勿論有否違反市場規律及改革開放宗旨,但論短期成效,會有一定作用,因為可沽股的機構大幅減少,加入托市行列的成員卻不斷增加,況且孖展額在泡沫爆破後已大減,斬倉壓力緩和,焉有不升之理?港股亦可望在A
股回穩後穩定下來。可是,救市對內地長遠經濟及金融市場發展,必然帶來負面影響。
今次中央動真格救市,力度之大、干預市場之赤裸,確實令人側目。坊間對中央如此緊張救市大惑不解,傳聞多多,更有傳是與政治有關,是有反對力量在背後搞局,意圖弄垮經濟,動搖習李管治,因此中央領導才高調全方位反擊,打出「暴力救市」這張皇牌。此說法相信亦有一定市場,但恐怕無法證實。
「暴力救市」在實施初期成效未彰,但隨着招數加辣及市場的孖展融資大減,成效逐步顯現。簡單來說,散戶手上斬倉盤已大減,而大戶則想沽而不敢沽,因為除了國企、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不可沽股外,今次竟然出動到禁止持股5%以上的國企、民企股東在半年內減持,那麼手頭上有貨可沽的僅餘下孖展斬倉已七七八八的散戶,再加上早前趁高沽股套現的大股東,明令要斥資增持,「國家隊」又落場掃貨,中央托市自然容易收效。
推動國際化前功盡廢
可是,今次「暴力救市」反映內地股市的政策市特色揮之不去,近年多方努力要改革市場,逐步推向國際化的功夫幾近白費。未來,內地還能如何向外資推廣市場?如何自圓其說國際化發展?外資只要問一句「未來會否再有政府干預?」「禁止減持會否波及外資主要股東?」「中央是否有一條明確入市干預界線或標準?」相信這些問題中方官員都難以回答。
倘若今次救市成功,亦會否向眾多散戶傳遞錯誤訊息:是政府不容許跌市,甚至不惜出盡所有行政手段托市。那麼,又會否助長散戶對風險更盲目,未來愈賭愈大?
當然,內地可加強投資者教育,但這方面工作以往還做得少嗎?以一個以散戶為主、有過億股票戶口可以隨時隨地直接進入股市市場,要有效做好投資者教育,殊不容易。政府已把准升不准跌的訊息,在近日的救市行動中有效傳播全國。這輪風潮,散戶當然輸得怕怕不敢貿然入市,但時間會沖淡一切,當這輪深刻教訓淡忘後,散戶又會否「唔知死」,盲目大額借貸入市?這點必須提防。
《星島日報》財經組總採訪主任 auchoyee@gmail.com
歐祖貽
投資Cafe - 歐祖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