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奀時代:樓評無謂睇太多
■對置業心大心細的年輕人,應問自己是否願意被500呎的物業綁死青春。 資料圖片
香港樓市的發展已經去到價高量低的地步。對於只是擁有一層自住物業的小巿民,樓價起落只是賬面富貴的高低,而在辣招之下,加上收租開始唔夠供,投資客不會加注,但由於重新上車手續費太貴,又
未必會減持,他們多數是不買不賣。至於內地人及發展商當然有自己的盤算,所以樓評的讀者基本上是一批心大心細,在上車邊緣準備初次置業的年輕人。
想像一下,自己好不容易才儲了一筆首期,為一個關乎一生的財務決定而徬徨,希望參考一下大師的意見,卻見到大師飛完個髮,聽到髮型師睇好就包拗頸要睇淡,轉個頭大師落茶記食個tea,撞到個大陸名人,吹兩句就轉軚話睇番好,會有甚麼感覺。
大師買樓如買菜,但自己絕對唔係,容乜易下個星期大師又有奇遇,睇個市大跌,唔通到時又叫我撻定,邊度撻得起?轉軚轉得咁密,又無嚴謹數據支持,過份兒嬉,難怪會惹人反感。
或加深兩代矛盾
「樓神」這種角色,本質上已經犯眾憎。小市民上車難,既得利益者還要指手劃腳,見到自然火都嚟。而且炒樓致富,話就話合法途徑兼且攞命博,可是始終對社會沒有實質貢獻,只是騎劫社會上各階層努力的成果。做生意發達,一定是成功幫助市民解決某一個特定的需要,至於「股神」一樣是搭順風車,卻是揀啱生意,提供資本讓管理層為社會作出貢獻,在深層意義上,都比「樓神」值得尊敬。
其實大師近期的言論,說明了兩代香港人為甚麼存在鴻溝。上一代處於資產膨脹期,不必聰敏過人,可能只是基於一些低能的理由,總之一味盲信樓,越買越多疊上去,就成就億萬富豪。這一代上車門檻高,就算上得到都無得炒,頂多一世為層樓做牛做馬。於是你睇唔順佢符碌發達還要扮理財達人,佢又睇唔順你唔努力無去博,邊有偈傾。
所以傳媒真的無謂再報太多樓評,惟一作用是加深兩代矛盾。既然真正核心讀者只是準備初次置業的香港年輕人,評論十分簡單,就是一如前輩曹仁超先生所言,關鍵在於是否願意被一間500呎的物業綁死青春。怕樓價再升,一世睇老細面色也無所謂,就不妨去買,如果不甘心一世無得發圍,就唔好孭重磅去跑。
香港真正需要的,是能夠擺脫上車的恐懼,勇敢去博開創事業的年輕人。樓評比股評更要低一級,受重視多人睇其實是社會的悲哀。
阿飛
本欄逢周二刊出
阿飛
細奀時代 - 阿飛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