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同股不同權是偽命題
■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建議,其實是偽命題。 資料圖片
少數人掌握改變遊戲規則的權力,本身並不一定是不公義;有權,可以用到盡,亦可以藏而不用。」少數人可以行使權力,但是行使權力沒有其他人的共識,權力也是難以持久的。何謂不公義?輸打贏要,就是不公義。講過不
算數,也是不公義,尤其是當食言的人,掌握了權力。以上道理,放諸政治、市場,一樣通用。
資本主義市場和政治社會,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制度,最終也會有不同的呈現模式,但當中有共通的基本價值。以權益制衡為例,在政治的論述,有不少人過份簡化地將公平公義說成一人一票,這種思維很容易被人引伸成一股一票就等於有良好企業管治。對不起,純粹的一股一票,就好像多數人暴政一樣,是容許極少數人借助沉默大多數,無止境地剝削另一些少數。
真正的自由民主,是連最少數人的權益都會得到合理的保障。同股不同權,其實是偽命題。重點是規矩是否一早講好,而小股東是否有「用腳投票」的自由。假如小股東有「不持股」的自由,虧待小股東的結果,最終會反映在長遠的平均股價之上。
最理想的環境,是同一個時空,讓不同的市場規則容許不同股權結構的公司自由交易。事實上,不同的股權結構,也可以有很不一樣的結果;反而由政府局限了選擇,長遠削弱了市場推陳出新的能力和可能。
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最佳的制度應該以最多人的最大長遠利益為依歸。當然,何謂「最大長遠利益」,可能根本沒有人有答案。然而,擴大選擇範圍,讓不同的可能性競爭,然後適者生存,理論上是最合乎「最大長遠利益」的願景。
同股不同權,就算被淘汰,也應該由投資者用行動完成,而不是由政府出手抹殺。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