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財筆記】從經濟諾獎學理財 (林本利)
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Thaler),日前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讚揚塞勒的貢獻,為個人決策的經濟和心理分析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深刻影響了經濟學研究和經濟政策制定。事實上,「行為經
濟學」相當貼地,對大家日常理財有很大啟示。
還記得經濟學第一課嗎?傳統經濟學建基於人是自私自利,而每個人也在爭取個人最大利益。作出決定和選擇時,人是完全理性和合邏輯的。林Sir說,過去十多二十年,開始有經濟學家懷疑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便挑戰傳統經濟學「完全理性」、「自利」和「自主」的假設,他將心理學融合經濟學,解釋人的行為,指出人性本質包括「受限理性(Limited rationality)」,「社會偏好(Social preferences)」及「欠缺自制力(Lack of self control)」。
分類令理財欠靈活
塞勒的研究,對個人理財很有啟示。塞勒曾找來大批學生進行實驗,經過嚴謹考證,他發現每個人的心裏也有一個「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很多時我們習慣在腦內把收入和開支分成一份份,如一筆錢交租、一筆錢作退休金、一筆錢交保險等;賺到的錢也懂得分為正職得來的、兼職得來的。雖然未必有寫低,但在腦內已經分門別類,而且不願意隨意調動的。林Sir直言︰「如果太著重分門別類,用錢時未必懂得靈活變通!」
他說很多朋友不懂得通盤考慮收支情況、靈活變通,以致要支付較高利率。林Sir舉例曾有朋友碌爆卡,要付逾40%信用卡利息,支付的利息比他的月薪還多,才向林Sir求助。事實上,這位朋友持有一個住宅單位,是早年買入,借貸比率只剩三成,其實他只要加按物業,支付約2厘多的利息,便可套現清還卡數,不用支付逾40%的貴息。「大家要懂得變通,我也有筆錢是用來作緊急用途,以備不時之需。但遇上有需要,還是要調動一下的,例如樓價千載難逢地低,或者股票價格低殘,也可以拿出來投資,不會一成不變,但要計清楚收益和代價。」
不肯放手易失機會
今年來,恒指由22000點升至28000點水平,林Sir趁高沽出了部分股票, 但他有學生竟一股不賣,細問下才知道是2007年牛市的「蟹貨」, 至今還未見家鄉。林Sir說,塞勒提出了「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人往往對擁有的東西給予較高價值,因而不肯出售、不肯止蝕。
以上情況不論股市高低亦然,在高價時賣樓賣股是最好時機,但往往因為留戀、怕失去了很痛苦,便不肯放手,錯失賺錢機會。在跌市時成交往往會萎縮,正因為很多股民看見跌市不願意賣出止蝕。「如果買的是H股,國企指數在2007年是20000點,如今只是11000點,但一些內銀股有5、6厘息,這麼多年下來其實已打和,或者有微利。」
沽領展因社會偏好
人性除了有以上的不理性情況, 原來也有美好的一面。塞勒發現人有「社會偏好(Social preferences)」,指人不只會注重自己利益,也會留意其他人的利益,一些商家為顧及公司聲譽,不會乘人之危加價,賺到盡。塞勒舉的例子是下雨天,賣傘的店子不會突然加價,以此舉來獲利,「但我見過賣遮會加價。」塞勒指一些商人會顧及自己公司聲譽,怕被消費者杯葛。
林Sir去年暑假沽領展(00823)也基於「社會偏好」。據傳真社早前調查,領展持有約6.9萬個公營房屋附屬停車位,涉嫌違反地契,以時租出租車位予非住戶,未有向政府繳付豁免費。林Sir不滿領展公司管治,質疑它壓搾基層市民,便沽貨換馬
最後,塞勒指出人性往往「欠缺自制力(Lack of self control)」,沉溺於及時行樂,很多時瘋狂購物,又不肯儲蓄。為了將來長遠利益,林Sir說有時要強制儲蓄,例如強積金便強迫大家為退休儲蓄。
作者:林本利
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港大社會科學學士及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經濟學。電郵︰im_focus@hket.com
利財筆記 - 林本利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