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7年11月23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7年11月23日


兵家必爭的中國金融市場


兵家必爭的中國金融市場


內地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限制。(資料圖片)
內地早前宣布將放寬外資准入金融業限制。按財政部公告,外資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獲放寬至51%,而在今次放寬3年後,上述公司持股比例不設限制;外資投資保險公司3年後可持股51

%,5年後不設持股限制。同時,外資在內地銀行的持股上限規定亦獲放寬。誠然,放寬持股比重僅行業開放的一部分,一切還要看相關部委公布的法規細節。但至少,若開放政策順利落實,幾年後外資技術上可透過全資形式在內地經營證券、基金及保險等業務。

金融業一直被中國視為涉及安全範疇部分,故即使十幾年前加入世貿協議有過承諾,惟當局遲遲未有加快開放。現在遲來的放寬,似乎基於幾點:一、內地在近兩年累積經驗,尤其是管控人民幣方面,愈來愈對本身的金融控制能力有信心;二、比起十幾年前,內地金融機構的實力有增無減,以中資證券行為例,負責處理大宗交易的排名及金額,比美資行還要強,現在放行外資,未必會構成競爭,極其量是分一點甜頭而已。最後,在國力要強大的中心思想大前提下,繼實體經濟主導能力外,中國一定會對金融市場影響力虎視眈眈,在安全系數極高下開放市場,百利而無一害,起碼可買個朋友,少一點唱淡聲音。

只有讓外資更投入內地市場才能令它們對內地有更充分瞭解。本輪內地明顯是有部署而來,如銀行業,四大國有銀行主導,基於市值及股權架構,外資機構無意再像十幾年前的股改般再參股於四大。反過來,大批民企及中小型內銀,內地當局或毫不介意由外資為最大股東投資者。論規模,中小型銀行雖談不上對內地銀行業有左右能力,更重要是在嚴監管及打槓桿下,中小型銀行不論在資本與壞帳都呈相當大的補充資本壓力,外資的出現或可看作是解困契機或及時雨吧!

外資的出現或協助內地銀行體系在解決高槓桿過程中幫手埋單。生意人是善忘的,內地形勢大好,憑中國近50%儲蓄率,龐大存款資金出路,哪有一個市場有類似機遇?金融業開放原本屬內地多個自貿區賣點,現在是否意味自貿區有更大規模突破,反而更需留意。內地一個重大里程碑的開放政策,市場持份者認為對港有利,如內地整個金融體系走上正軌,論規模及機會,外資最終選擇在內地設區域總部並非沒有可能,果如是,慣於食老本的香港只怕不進則退,這回合真要醒醒定定、自求多福了。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