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投行好睇唔好食
外資投行好睇唔好食
內地金融機構來港拓業務。圖為上海。(資料圖片)
港股市況熾熱,撇除去年累積升幅及估值問題,今年引人入勝的政策或市場變革實在太多,是在基本因素以外,最有能力吸引資金入市及引起外資重新關注的地方。A股今年加入摩指、稍後的本港上市架構改革,將有大批內
地新經濟股湧入,外資銀行怎會不知道大好商機就在當前。
媒體或行內早有流傳,去年中起,歐美投行出現多年來首次籌備本港擴軍,單是股票研究,因提升對A股覆蓋,擬增聘分析員數目之多近年實屬少見。但願望與現實從來是兩碼子事,相比數年前,升市、成交多就等於投行收益進帳大增,今次可能未必可套用於本港。以內地資金在港股主導性,外資行受益成疑,如去年淨流入港股資金,約九成其實是北水,除非外資行有能力,吸引並遊說旗下外資大戶進場,來一次大撼大世紀場面,否則肥水未必流入別人田吧。
如以新股承銷業務,據統計去年本港十大集資額新股中,由中資投行負責就佔五席,10年前入榜數目僅兩間,實在大相逕庭。摩根士丹利、高盛在國際市場有呼風喚雨之能量,但統計反映,大摩繼2015及2016年連續兩年蟬聯新股包銷排名榜首後,去年已跌至第七位,高盛更十強不入。
中國資金及客戶幫襯中資投行,情況不限股市,債市亦一樣。去年為例,承銷區內債券的銀行及經紀行數目達170間,數字是5年前的3倍。當然在這過百家中,包括很多中資以外其他區內機構。中國為首的亞洲財富能力,帶旺去年公司債券發行。為數共逾3,300億美元亞洲除日本以外的公司債發行額,數字按年漲六成。更有趣是當中七成半已由區內投資者全數吸納,比例較幾年前多近兩成。換言之愈來愈多區內發債,根本毋須尋求歐美投資者及額外費時申請面向美國客戶及投資者的准許銷售文件。
近年中資銀行發行的債務工具,向安排行據報繳付僅僅0.1%傭金,相比之下,美國市場平均包銷傭金仍有0.7%。中資行的冒起,無疑大有吐氣揚眉之感,惟對本港金融從業員而言,是機會抑或風險,反而更值得重視。本港專才對外資行而言,至少扮演一定溝通橋樑,但中資行根本毋須要這些角色。10年前,內地金融機構開始在港樹立業務,有印象的話,當年中資相當願意請幾位外籍高層省靚招牌以振聲威,此情景近年卻已經難以復見了。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