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告別高通脹加薪?
■各界對美國經濟復蘇及聯儲局持續加息,似乎無甚異議。資料圖片
新年伊始,引用英國首相邱吉爾戰時名句「成功並非終極,失敗亦非致命(Success is not final,failure is not fatal)」,作為應對吉凶未知的一年,開局打氣。去年港股突破大時代
高位,踏入2018,人人聚焦預測,無論看法如何,各界對美國經濟復蘇及聯儲局持續加息,似乎無甚異議。若細看美國國庫債券孳息曲線變化,長短債息息差收窄之巨,或會對美國通脹率能否達聯儲局所訂2%(以物價通脹計)目標,支撐今明兩年持續加息抱有懷疑;去年美債Yield Curve拉扁(即短息升快過長息令曲線橫行)程度創10年紀錄,長此下去,銀行盈利、薪酬增長以至實質經濟,會否也帶來額外風險?
短息對加息效應較敏感,升速快過長息可理解,不過在加息周期下長息仍持續低企,就值得留意。美國10年長債息,去年年尾(2.43厘)低過年頭(2.45厘),2年及10年期息差,由相距125點子縮窄至50多點子,其實反映市場唔多相信通脹趨升支持不斷加息。金融風暴後全球零息十載,資產價值飆升,惟歐美日等大國通脹率遲遲不升,各主要央行要把重現合理通脹率,看成貨幣政策目標之一。
美國當前失業率偏低就業市場理想,但低通脹沒有帶挈工資顯著增長,一般薪酬數據令人失望。原因與機械人、人工智能逐步取替不少工種有關,通脹率包括人工、消費及租金等核心項目,創新科技帶動生產力及經濟向上,卻沒推高普遍工資;油價雖然回勇,但被美國近年崛起的頁岩氣技術所對沖,油價亦不再成為引升通脹的助燃器。
高通脹率時代已經遠去,手上無股無樓的平民百姓,在經濟復蘇及全民就業景氣中,只會是出汗出力但難望受惠經濟飛騰薪酬飆升的低端族。
記者:劉美儀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