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甚麼不快樂?
香港人為甚麼不快樂?
美國蓋洛普中心早前對全球55個國家或地區的快樂指數做了一次民意調查,發現香港的評分僅得29/100,排名倒數第七(全球有近200個國家,調查只覆蓋55個國家或地區,很可能還有150個國家的快樂指數都比香港低。因此,若把香港說成是在全球最
不快樂的國家或地區中排第七是不正確的)。香港有不少評論都為此做文章,把香港人描述得真是很不快樂。
不過,如果我們看看被這次調查列作最快樂的十個國家(排首位的是太平洋島國斐濟,評分高達92/100,其次是哥倫比亞、菲律賓、墨西哥、越南、哈薩克、巴布亞新畿內亞、印尼、印度,而阿根廷與荷蘭則並列第十),我們會發現,這些國家大部分都並不屬於世上最發達與最文明的國家。其中不少國家,治安惡劣,黑社會橫行,走私販毒嚴重,官員貪腐,政府的管治失效,人民的生活沒有保障,香港人很難想像,生活在那裏的人會很快樂。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感到快樂,不一定與客觀條件直接有關,而更多的是受主觀的心理狀態所影響。以上那些發展中國家(荷蘭除外),由於之前的日子並不好過,人民對此記憶猶新,所以當日子可以過得順利一點時,就會有強烈的對比,在心理上感到很快樂。香港的老一代大都比新一代快樂,就是因為他們大都經歷過比今天更艱苦的日子。其實,只要讓感到不快樂的香港人,去那些所謂最快樂的國家住幾個月(不用住幾年),他們回港後,大多數都會覺得,活在香港實在很快樂。一個人要到生病的時候,才會體驗得到,原來平時健康的時候有多幸福。中國人有一個說法,叫做「難得少年窮」。窮過的人應比富過的人更容易快樂。所以,父母若是讓子女太早可以過豐裕的生活,只會令他們將來不容易感到快樂。
與過去的苦日子比,人會感到快樂;但與別人的好日子比,則只會令自己更加痛苦。不切實際的寄望,只會為自己帶來挫折感。現實是:家長不可能都把子女送進名校,剛畢業的學生大多沒有條件買樓,女孩子不可能全部都找到白馬王子,創業者不可能人人都有馬雲一樣的成就。如果因而悶悶不樂,那只是自找苦吃罷了。
其實,做人不妨有遠大理想,作為指引人生的方向。但人在進行具體工作時,就必須腳踏實地,制訂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以為可以一步登天。否則即使全力以赴,結果也是碰到焦頭爛額,這又何苦?
日前我遇到一個關心社會的年輕人,他抱著一腔熱誠想獻身社會,卻感到愈來愈無奈,開始有點意興闌珊。他眼見佔中半年仍一無所獲,公民抗命似乎難以改變北京收緊對港政策的現實。加上部分議員已被DQ,他們連議會中的優勢也可能保不住。他不知道將來還有些甚麼可以做,所以心情極之苦悶。
我說,他之所以這樣苦悶,是因為他甚麼都要求完美,總是想一步登天,而不理會客觀環境是否容許。他們怎可以只有一套終極方案,而不肯作任何妥協?而且還要求香港人都得跟隨他們的標準。那就不只會害苦自己,還把香港人也拖了下水,變得沒法快樂起來。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