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8年7月20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8年7月20日


《品中資-羅國森》不做歌禮的「白老鼠」
  《品中資》首隻「同股不同權」的新股小米(01810)-W,雖然生不逢時,遇正中美

貿易戰升溫,但由於該公司最後以招股價下限的17元定價,所以,上市後只有短暫時間跌穿招

股價。
  上市翌日,小米已經發力,最高曾升破招股價上限的22元,昨日(19日)有回吐,收報

20﹒1元。換句話說,認購小米的投資者,只是捱了一日價,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賺錢的。以此

作為標準,小米的上市算是成功了!
  小米之後,另一隻可能更「刺激」的新股又準備登場了,那就是首隻「未有收入」的生物科

技公司歌禮製藥(01672)-B(下稱歌禮)今日(20日)正式招股。

  小米對小投資者來說,其實跟一般公司無異,她只是在股權架構上跟其他公司有分別,但老

實說,小投資者何曾有機會投票?小投資者重視的,就是公司是否賺錢。事實上,小米本身已經

有龐大的營業額,甚至有實際的盈利,所以,投資小米的風險不是太大,即使所謂大,也不過是

估值高低的問題。
  但這隻從事抗病毒藥物開發的歌禮則不同,她的歷史很短,所有產品都在研發階段,莫講盈

利,就算營業額,都只是「人為」地有一些,投資者根本無從為這些公司估值,所以,我所指的

「刺激」,就在於此。
 
*投資者更愛生物科技?*
 
  說到這裏,我要先交代一下。港交所過去20多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規則改革,除了批准有

特別投票權架構(簡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申請上市外,還有另一重大放?,那就是,容許未有

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
  根據港交所的資料,在他們諮詢市場的時候,贊成容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人數

,比贊成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人數為多。前者的百分比是96%,後者只有84%。

  換句話說,市場似乎更期待一些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所謂生物科技,一般是指利

用生物細胞,生物程序等來製造產品,而最普遍就是醫藥製品。

  但為了保障投資者,港交所也特意加強對這類公司的監管,當中包括:公司產品必須受主要

監管機構規管,包括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歐洲藥品管理局

(其他監管機構個別考慮),以及通過概念開發流程,例如已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主管當局

不反對進入第二階段(或其後階段)臨床試驗;並須進行了人體測試。另外,就是要有最少一名

資深投資者作出相當數額的投資。
  另外,港交所還有一些額外的要求,詳情見附表。

                額外的上市規定及股東保障措施

   -------------------------------------

   市值         *至少15億港元

   業績紀錄       *上市前最少兩個會計年度一直從事現有業務

              *管理層大致相同

   營運資金       *至少維持12個月開支的125%,包括上市集資的金額

              *開支指一般、行政、營運及研發開支

   基石投資者的限制   *釐定公司於上市時或六個月禁售期內是否符合公眾持股量

               的最低要求時,基石投資者的持股不計算在內

              *現有的投資者可參與首次公開招股,而釐定公司是否符合

               公眾持股量最低要求時,他們在首次公開招股中認購的股

               份將不計算在內

   管理風險的特別措施  *主營業務的根本變動必須得到港交所同意

              *較短的除牌流程(須在12個月內重新遵守有關規定)

              *在股份名稱結尾加上股份標記「B」

   --------------------------------------

   資料來源:港交所
 
*要識別W和B公司*
 
  有留意上面我寫歌禮的上市編號的話,就會看到這個B字。為了讓投資者容易識別,同股不

同權的公司,在股票編號旁要加上W的英文字,我估計這是Weighted Voting

Right(同股不同權的英文)的意思;而生物科技公司則會加B字,可能是Biotech

的意思吧!
  能夠過到港交所以上要求的公司,質素應該不太差吧。但願如此!但投資這類公司的風險,

確實比投資「同股不同權」的公司高,因為這些公司連營業額也欠奉,很多甚至處於初創階段。

  這些公司研發的產品,如果能通過所有測試,成功推出市場,當然有機會賺大錢,但萬一不

通過,或者產品出現問題,那就可能要賠上所有開發費用。

  歌禮專注於抗HCV(丙型肝炎病毒)、HIV(愛滋病)及HBV(乙型肝炎)藥物的開

發和商業化,目前有7個產品管線,涉及抗病毒、癌症、脂肪肝三大領域。其中抗病毒藥物有5

個,包括已商業化和即將商業化的戈諾衛和拉維達韋;處於IIa期臨牀試驗的HIV藥物。癌

症及脂肪肝藥物則分別處於臨牀I期及臨牀前。

  現實上,歌禮的經營情況已經超越上市門檻,去年已有5320萬元(人民幣.下同),不

過,這不是真正的經營收入,而是來自合作夥伴羅氏(Roche)就藥物「戈諾衛」許可安排

下的分期收益以及政府補助。
  今年首季更有5106萬收入,按年增長了2﹒83倍;但該公司去年蝕了8693萬,今

年首3個月則蝕了85﹒8萬。公司預期,未來數年的收益主要來自銷售藥物戈諾衛和拉維達韋


 
*同業收入十分可觀*
 
  雖然歌禮仍未賺錢,但按照現在的招股價12-16元計,估值將介乎134億-179億

港元。
  為甚麼一家未有正式產品的公司,估值可以高達百多億元?無他,因為它的同行都好賺錢,

包括艾伯維(AbbVie)和吉利德(Gilead)這兩家藥企,他們的丙肝藥物治癒率均

達90%或以上。其中,艾伯維2017年全年銷售收益達282億美元,吉利德去年的營業額

也有261億美元。
  即是說,如果歌禮成功研發高治癒率的丙肝藥物,她的「錢景」也可以很亮麗。但問題是,

我們作為一般的小投資者,對於這類生物科技公司,實在是搞不清,看不懂。

  我自己會很認真去看這些公司的資料,但現階段我真的不想做「白老鼠」,所以,我不會認

購歌禮(入場門檻要1﹒6萬多元,似乎也是勸戒小投資者不要輕舉妄動的安排),但不排除上

市之後,如果她們的產品真的受歡迎,我會小注買入的。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