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立論 - 林少陽 2019年2月13日



立論 - 林少陽 2019年2月13日


立論:港股今年雙喜臨門? - 林少陽


根據統計數據,過往大半個世紀,每逢豬年及逢9的年份,港股大多有不錯的表現。 資料圖片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嚴格來說,曆年效應(calendar effect)並不算得上是一門科學。不過,由於文化習俗及消費習慣,人類社會存在季節性消費及投資行為,曆年效應在統計學上確實具備實戰參考價值。

關於曆年效應,近大半世紀最神奇的市場慣性,應數逢8之年港股大多表現失準,甚至以大跌收場。反而大部份讀者想當然的逢7之年是「股災年」,卻是一場不多美麗的誤會,事關近幾個十年的逢7之年,多是先大升而後回落,總結全年大多仍然報升收市,因此投資者反而應該在策略上在逢6的年份大膽投資,並持有至翌年第三季尾至第四季初的時間。

另一個有趣的曆年效應現象,是過往大半個世紀,每逢豬年及逢9的年份,港股大多有不錯的表現。若過往紀錄有若幹的參考價值,則今年港股可說是雙喜臨門。

然而,投資者必須緊記,隨著市場參與者日益成熟及對市場周期的認識加深,成熟市場的曆年效應,其成效有邊際遞減的趨勢。例如,過往港股的熊市,大多歷時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近年跌市的周期,似乎有縮短的趨勢,而港股估值的上下限區間,亦越縮越窄。例如,2015年的跌市,歷時僅10個月便完成調整,而跌市之前,港股的估值高位,則遠較2007年之前港股的估值高位低很多。

調整或提早結束
若2015年的跌市長度可作參考,則2018年前後跌了差不多10個月,雖然在估值上及時間上不及過往跌市波幅那麼巨大,但不排除中美政府聯合出手放寬貨幣政策,令今次股市的調整提早結束。

港股作為一個相對成熟市場,曆年效應仍然有跡可尋,其他新興市場又如何?最近,有傳媒引述國內券商數據,發現A股的曆年效應比港股周期更短,他們並不是以年而是以月作為單位。這點頗為配合中國國情(A股投資者只爭朝夕,市場炒風長期熾烈)。

其中一個對短線投資者頗為用有的資訊,是A股大多在2月份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是細價股,各主要指數在2月份錄得升市的概率,全線超過70%,按月升幅平均在5%以上;當中,中小板指數、申萬小盤股指數,2月份錄得升市的概率高達90%,最不可靠的深證成份股指數,錄得升市的概率,仍超過70%!風水佬可以呃你十年八年,以上述統計數據究竟是否可靠,今個月底便有分曉。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