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資-羅國森》大灣區概念股,似有還無
《品中資》2017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
協議》的簽署儀式。自此之後,大灣區的概念就正式誕生。
經過近兩年的醞釀和草擬,到本周一(18日),國務院正式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綱要》。換句話說,大
灣區的概念已經在市場「炒作」了接近兩年。
這個由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和親自推動」的國家發展戰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
粵港澳這三地本身的已有基礎,進一步加強合作,優勢互補,以發展成一個世界級的創新產業中
心,從而拉動中國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
習近平上台以來,提出了兩個戰略性的發展方向,一個是對外的,那就是「一帶一路」,另
一個是對內的,那就是「粵港澳大灣區」。
前者是要將中國打造成「一帶一路」(發展中地區)的龍頭大哥,讓中國加強在這些地區的
影響力,最終成為中國商品和服務的輸出地。
後者就是要將一些最早發展,又有特殊優勢的地區結合起來,由中央推動和協調,各展所長
,進一步提升這些地區的經濟實力至國際水平,從而拉動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
而總的來說,這兩個發展策略,都是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長遠戰略,動輒是幾十年
的規劃。過去,我們香港人較少接觸這些數以十年計的發展宏圖,因為香港是殖民地,是借來的
時間和空間。
*繼續發揮香港優勢*
但自從香港於1997年回歸以後,我們就漸漸地融入了中國的懷抱,我們願意又好,不願
意又好,香港和內地都不可能「保持距離」,我們只能夠擁抱這些轉變,才有自身的價值。
我們也只有繼續深化自身的經濟發展,才會不致於被「邊緣化」。我們也只有繼續貢獻我們
的所長,才能在國家發展的洪流中,不被沖走。
我明白,無論「一帶一路」也好,「粵港澳大灣區」也好,都難免有政治考量;但我這個是
投資的專欄,我只想從經濟和投資的角度切入,其他政治方面的問題,我就不想涉足了。
而所謂的粵港澳大灣區,是指一個「九加二」的城市群,而當中的二就是香港和澳門,其餘
9個廣東省城市句括: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東莞、江門、肇慶和佛山。
這「九加二」的城市群,2017年底的總人口接近7000萬人,總面積5﹒6萬平方公
里,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動最強的區
域之一。正因如此,這地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就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時的必然產物,目的是要結合
一個城市群的綜合優勢,再推動國家的發展更上一個新台階。
我粗略看了這個規劃綱要一遍,發覺每個城市未來的規劃定位都沒有很大變化,基本上就是
按著大家原有的強項繼續向前推進。
以香港為例,「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
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
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
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就是我們日後的定位。
不過,整份規劃綱要仍然在說大方向和願景,而這個願景是分兩個階段實現的。第一階段是
到了2022年,即是3年後,粵港澳地區要做到真正的「互聯互通」,以進一步提升整體的綜
合優勢。
而到了2035年,即是最終的宏圖,就是將大灣區建設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
發展模式,大幅提升這地區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最終要令這地區能與國際一流的灣城市群一爭長
短。
大灣區是一個20年以上的規劃,我認為,如果能夠落實,則所有能夠受惠於這地區經濟發
展的股票都有前景;但如果仍然是口號式的願景,則所有股票都不是受惠股。因此,現階段,我
不認為有甚麼大灣區概念股;如果有,兩年前已經有了。《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