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有無用?This is not the question
亞馬遜等科網企業近年積極擴張,扯高市場薪水。(資料圖片)
讀博到底有無用?兩位欄友都分別寫過這個題目。讀博其中一個好處當然是金錢上的回報,正如徐家健所說,「相對中學畢業的打工仔,讀博的工資溢價以年計平均有6.4萬美元,從1996
至2016這廿年間這溢價升了一成半。大學的工資溢價升幅更高,但溢價只有約2.5萬美元。換句話,讀博與大學近年的溢價平均仍有近四萬美元的工資差距。」
對此我是深有同感。以我比較熟悉的經濟學為例,這幾年我都在幫敝系招聘教授,發覺招聘愈來愈困難。除了因為不少博士畢業生希望留在大城市之外,不少如亞馬遜和Uber等科網企業近年積極擴張亦扯高市場薪水,這些都顯示近年(有實力的)經濟學博士畢業生都是供不應求的。
這個(愈來愈高的)溢價代表市場回報人力資本的投資。無論是大學、科網企業還是政府部門,它們願意付出愈來愈高的溢價來搶博士人才,是因為他們有創造知識和分析政策的能力。舉個例,環境經濟學近年在學界大行其道,今年我看到的不少博士論文就是聯合氣象學和醫學的知識來分析全球暖化對經濟對健康的影響;再舉個例,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近年愈來愈多人談論,今年就看到一篇宏觀經濟學的博士論文分析UBI對稅務成本、勞工就業、資本投資以及收入分配等宏觀指標的影響。
讀博有無用?我認為這是問錯問題。正確的問題應該是:讀博後企業或政府識唔識用?在歐美等地私人企業和政府部門如何重視學術界的專業意見就不用說了,即使在台灣大陸亦有不少學界的專業人才在私人企業做數據分析在政府出謀獻策,我們香港呢﹖在對抗全球暖化時,環境局長除了呼籲大家珍惜用電還做了甚麼?在面對催淚彈成分是否對人體有害的質疑時,學者出身的食物及衛生局長卻在不知催淚彈成分的情況下叫大家放心;在面對經濟不景和向市民派錢的壓力時,財政司長一方面指「政府會繼續大膽地動用開支」,另一方面又漠視專家提出全民派錢的經濟好處(比退稅更能幫助低下階層,又比針對性派錢的行政成本低),指出如果大手派錢,可能會導致過千億元赤字。
到底我們政府官員的言論是否都符合林鄭特首當選時承諾的「實證為本」的政策精神?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免費早餐 - 梁天卓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