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資產配置的動態操作
香港至少有一半人不知道或不認同人應該要投資,而在這一半會投資的人當中有一半不知道如何投資,也沒有基本的投資知識。因此,市場上只有1/4人會投資同時又有基本投資知識。然而,在我接
觸的人裡,這1/4會投資又有基金本知識的人當中,只有不足10%有正確的投資觀及心態。結論是,會投資,又有基本投資知識,同時又有正確的投資觀及心態的人只有2.5%。換句話說,即100人當中,只有2.5個人在長線投資中有勝算,其餘的都是「長線輸家」,簡單來說即是「輸家」,而他們一般可分成三種人︰
1. 初嘗投資即遇上挫折,從此以後不再投資,變回不投資的另一半人;
2. 曾憑運氣「短線獲利」,後因市況改變而遇挫折,慢慢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學習和吸收經驗(但最後能成功改善投資觀及心態,成為2.5%的人屬絕少數);
3. 同樣曾憑運氣「短線獲利」,但誤以為是憑實力,最終成為輸得最轟烈的「長線輸家」。
以上三種人當中,以第三種為最慘。短線獲利或虧損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如何在連續的投資經驗當中體會到正確的投資心態。投資是長途賽,你不會因為今天的獲利或虧損而停止不再投資,既然如此,沒有水晶球的我們不應強求持續盈利,只求做長線贏家,而這是方向性的,只要方向正確,長線投資才有勝算。
對於非專業投資者的一般大眾而言難以一步登天,在成為長線贏家之前,要先避免成為「長線輸家」,這取決於投資心態,更進一步就是持有甚麼資產,即所謂資產配置。在此之前,需要釐清「資產」的概念(見《我對「資產」的定義和投資債券的心態與考慮》)。
首先,買一只股票,一只債券,這些一注獨贏思維的「單一投資行為」並非真正的投資,真正的投資是指投資組合,而任何投資組合都講求資產配置。
在「美元遊戲」都有可能會終結的大時代下,正如我前文所講,我們要考慮持有在「第一回合」便勝出的資產,而關鍵是資金流向,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投資組合必須要是動態的,因為資金有「腳」,會流動,而我們需要留意的是大資金的流動,因為在大時代下,大資金將會因應宏觀局勢階段性的轉變流動,而流動將會變得頻繁。
因此,只要我們能分析宏觀局勢的走向,我們便能洞悉「大時代」的劇本,然後能大概地預測資金流向的「路線圖」。只要我們的投資,甚至整個資產配置的動態操作能跟著這個「路線圖」走,而只要方向正確,我們便能在不同的「回合」均能得到階段性的勝利。要記著,在大時代下,很多經濟後果我們都從未經歷過,因此沒有必然的結果,這是為何我們不能「一注獨贏」,而更需要做好資產配置。在風高浪急的大時代,作為投資者不能貪心,不能存有僥倖或投機賭博的心態。簡單而言,投資要回歸基本,放棄所有衍生工具,同時盡量暫時放棄槓桿操作,如我一年多前的文章所講,運用槓桿獲利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資產的「可槓桿選擇權」(LTV) 僅為「備用信貸額度」,為我們的投資組合提供低資金成本的備用流動性,讓你能相對地減低持有現金的比例。因為在必要時我們可以利率購買流動性,從而降低持有大量現金的機會成本,這就是我在《現金流為王2》中提出有關槓桿角色改變的重點。
最簡單而大眾都能接觸到的資產不外乎現金、股票、債券、住宅、其他物業、黃金等。不要將事情想得太複雜,最基本的資產就是最扎實的資產,因為它們擁有最底層根本的價值,而上層的所有衍生品,包括期貨、紙黃金等都只是金融包裝而將價值放大了的產品,只要「遊戲」改變,金融市場生態改變,一切以金融包裝的資產將會瞬間變得沒有價值。「負油價」下的原油寶便是一例。
好的資產配置只有兩個重要原素,一是增長,二是現金流,兩者同樣重要,這是為何債券雖只有現金流沒增長,但整個投資組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部份人都喜歡問「理財專家」︰「買甚麼」或「買邊隻」。這個問題上,問者本身已經錯了。世上沒有一種「無敵」的資產長期具有高現金流回報及增長的特質,要做到投資有現金流又有增長,關鍵是投資不同資產特性的資產,組成有協同效應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的增長可以是「有機」(資產本身具增長力)的,也可以通過現金流再投資的複利效應去產生,當然也可以是兩者的結合。箇中道理在我當年解釋「REITs+Bond」投資組合時已詳細說明。
在以上各種資產之中,先說現金。現金本身已是一種流動性,但只有在通縮的情況下才會有價值增長,但在全世界央行瘋狂印錢的大時代下,就算美元將來仍然是「遊戲」的唯一代幣,銀紙的價值長遠必定大幅貶值。現金的另一個稱呼是貨幣,傳統貨幣的主要功能除了作為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就是財富的儲存價值(store of wealth),但自08年金融海嘯後QE大行其道的世界,在看得通透而專業的「大富翁」玩家心目中,貨幣一早已沒有財富的儲存價值,只有資產才是。貨幣除交易以外的功能只是負債(工具),「負債能力越高,轉化持有資產的能力越高,資產組合規模越大,負債能力越高」早已是低利率、低增長、低通脹大經濟氣候下的玩法。「大富翁」玩家們早在前十個回合,大家尚未睡醒之時已經贏到開巷。當大家睡醒時,他們早已利用沒有財富儲存價值的貨幣負債,控制了世界上90%以上的資產,成為最強大的「既得利益者」,即遊戲規則的制定者。當然,這只是在正常情況下,在極端的情況下,輸家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之前的文章《資本主義的盡頭》已提及,在此不贅。
債券跟現金一樣沒有價值增長,唯一的分別只是它有新增的現金流(利息)。其他資產如股票、住宅和其他物業磚頭都有價值增長,但現金流回報不高。只有黃金本身沒有價值增長和現金流,但它的功能是一種當世界所有規則都崩潰之時,它將擁有「最後的交易」和財富儲存功能,可以說是「最後的貨幣」,因此要達到此目的應持有實體黃金(physical gold)而非紙黃金。
在資產的選擇之中,我們要分清楚「優質資產」和質素次級而回報較高的「風險資產」。道理很簡單,好的東西當然是貴的,差的東西當然是便宜。正如當年領展人人說貴的道理一樣,優質的資產估值高是必然,因為你認為它優質的時候,大家都一樣認為。債券也一樣,評級高的債券當然「貴」(即yield低),評級低的相反。投資者也可以槓桿去調節「風險回報比」,以風險換取回報,至於何時投資「優質資產」,何時投資「風險資產」,何時以槓桿去調節「風險回報比」,這就是時機的問題。
撇除偏好和背景等個人因素,「時機」基本上可分為「市好」和「市壞」兩種。簡單而言,市況差的時間是投資「優質資產」的最佳時機;相反,市況好的時候應該考慮投資高回報的「風險資產」。原因很簡單,「優質資產」是值得長遠累積的資產,前景亮麗有增長,因此一定有溢價。市好時,市場投資氣氛良好,因此「優質資產」的溢價一定會更高。相反,市壞時,投資氣氛轉淡,市場參與者減少,加上部份投資者有流動性問題,「優質資產」的溢價當然變小,甚至出現折讓。然而,對目標為「長線贏家」的投資者而言,在長達三十年的投資生涯裡,這些「優質資產」反正遲早都一定會持有,當然在溢價小,甚至現折讓的情況下買入。因此,「優質資產」永遠不會在市好時高溢價盲目高追,而應該在市壞時收集。
另一方面,在市好時我們不高追「優質資產」,反而應該投資回報較高的「風險資產」,原因與上剛好相反。「風險資產」的回報主要為風險溢價(risk premium),在市好時,風險溢價較高的「風險資產」如內房債,在市場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風險相對低,是投資「風險資產」獲取較佳回報的良好時機。
任何情況下,投資都是一個以整體投資組合的動態操作行為,講求「現金流」與「增長」平衡的資產配置。至於投資時機,永遠在市好時的主題應該是「現金流」,市壞時應該是「增長」(收集「優質資產」),但要時刻記著兩者同樣重要,只是在不同「場景」下「主角」與「配角」的分別而已。
投資世界 - Starman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