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0年7月30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0年7月30日


華為送滙控一程?


華為事件敏感,滙控由始至終選擇打官腔。(資料圖片)

不久之前,還有大行呼籲買滙豐控股(005),認為恢復派息後,以現股價水平計,股息回報多達11厘以上。股價表現明顯反映,市場根本未有被說服。再者,如果派息是滙控股價主要催化劑的話,目前似乎已經灰飛煙滅。一方面,新冠肺炎

疫情發展未有如幾個月前預期般樂觀,對經濟影響難言已盡反映。再者,歐洲央行已要求銀行再次延長停止派息,滙控豈有本錢按照早前預期,明年公布全年業績時,派發最後一季度股息呢?

臨近業績前,滙控今次完全處於捱打狀態,縱使每當股價急跌後仍間歇性有以博反彈執死雞心態出手、甚至只是被利用作為穩定指數工具式買盤。

華為事件的發展,外媒以至官媒都有詳情披露,簡而言之,滙控已是水洗不清,在中美博弈關鍵的華為問題上成為了炮灰。華為事件敏感,滙控由始至終選擇打官腔,對於近期官媒的質疑及舉證,都未有正面回應,問題一日搞不清,滙控仍然在中美及華為事件中繼續處境尷尬,往後恐怕更加不利,最壞情景尚待發酵。

滙控一直以作為商業機構,可以低調地賺錢。可是,身處中國市場,口口聲聲要力拓內地,尤其大灣區業務,卻完全不懂得在內地從商的文化與習慣,有錢想搵,但對大事不表態,表明滙控董事會及管理層完全不認識國情。作為一家國際商業銀行,在內地眼中滙控是英資,英國眼中滙控,是為97回歸才變英資,兩面不是人,到出了問題也沒有政府代為出頭。

滙控一直說亞太、特別是內地及本港市場才是重點。可是,滙控內部根本沒有好幾名中國通,疏理關係及拆解政治難題,陣中的華人高層更是寥寥可數。由滙控供股當年數起,事後回想,似乎紀勤最具政治智慧,在未能遷回總部的情況下,先將總裁辦公室改設於香港,可惜之後的歐智華,取消前朝決定之餘,更選擇整個集團全面低調,任何重大議題避得就避。

滙控的生存,夾雜於中美及英國之間,而滙控內部亦由於股價不滯,亦形成投資者、董事會及管理層之間的角力及不協調。滙控已完全不像以往的滙控,部分原因就是投資者失去耐性,董事會不斷就範。幾年前找來了杜嘉祺,至今表現只屬一般,始終管理一家跨國金融集團,與掌管一家保險公司是完全兩個不同級數的工程,按事態發展,杜嘉祺在滙控的日子可能亦已屆倒數時刻。

老實說,要為滙控解困,現在已沒有招數可言。如果在商言商是要「西瓜買大邊」的話,滙控理應全面回歸,遷冊回港,無疑在政治及監管上有不確定性,惟做生意向來就是講求機會成本。奈何,以中方目前對其印象,恐怕回頭也不歡迎也。滙控的身份尷尬及業務不平衡已非近期之事,從另一角度看,內地對其窮追猛打,某程度上反而是幫了滙控盡快做一個進取、歸邊的決定。

逢周二、四刊出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