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股魔鏡——科技股風潮
上周我們提到一些科技股的收益和訂閱數量增長尚未趕上估值的預期,而近來一些投資者在ETF的開盤交易中追蹤了新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令其出現60%的巨幅溢價。這些都反應了追價者的亢進和惟恐錯過的心態。
然而,九月第一周,主要科技股指數出現下挫,價格變化似乎反映出某
些超高估值的科技股和溢價的ETF重返現實,倒不讓人意外。
儘管許多媒體報道的焦點都集中在美國大選前的獲利回吐,但觀察本季度發生的基準指數的組成,對了解股票走勢及潛在風險相當重要。
對於風險集中以及主要指數成份股的調整,有一些潛藏的動盪與擔憂。美國銀行最近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科技股總市值達到9.1萬億美元,超越包括英國及瑞士在內的整個歐盟區的股市總市值,後者在8月底的市值約為8.9萬億美元。
於8月30日,蘋果、微軟、亞馬遜分別佔標普500權重指數6.9%、5.8%及4.9%。按其設定,標普500指數偏愛大型公司,而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及臉書五大科技股,加上輝達、Salesforce.com及Netflix,自疫情大流行以來,推動標普500指數大漲,導致頂尖高科技股的指數權重上升,遠高於歷史水平。
蘋果股票一拆四也造成杜瓊指數自2013年以來最顯著的震盪。同時,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輝瑞和國防股雷神科技,被雲端軟件提供商Salesforce.com、生技大藥廠Amgen以及Honeywell International所取代。新的科技成份股的納入可能有助於杜瓊拉近和標普及納斯達克之間的差距。然而,當市場勢頭轉向時,主要指數成份股亦更易出現更大的波動。
對投資者而言,小心駛得萬年船,投資者應謹記在進行投資之前須多觀察,多研究,使用多種方式交叉對比及分析公司的業績及增長前景。
博譽顧問集團資深顧問
周亨
財股魔鏡 - 周亨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