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市場能否迎來新的春天?
筆者早前與內地財經媒體友人討論香港新股市場趨勢,其後內地一財亦有報道。參考港交所(00388)早前發布《香港交易所2021回顧》內容,港交所持續努力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儘管新股數目和集資額較去年的高位有所回落,截至12月17日仍有92家新股
上市,首次公開集資額達3189億港元。其中54家是新經濟公司,包括32家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公司,佔期內香港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的86.6%。與此同時,港交所亦正式宣布推出SPAC上市制度,新機制將於明年1月1日起生效,為市場提供一個除傳統的首次公開招股以外的上市渠道,吸引更多創新行業的公司來港上市。
(資料圖片)
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成交額及前三季度業績均創歷年新高,現貨股票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較去年增加32%,而衍生產品市場的日均成交量則較去年增加3%。不過,第四季度海外宏觀環境並不理想,隨著環球央行的加息預期升溫,英國意外提早加息,中資股互聯網企業受到各種政策打壓,12月20日恒生指數再度創出這輪調整新低,亦導致四季度香港IPO節奏大幅放緩。
全球疫情對物流供應鏈影響較大,加劇了美國通脹升溫,2022年美聯儲可能有兩三次加息。美聯儲加速縮減購債對經濟基本面也有一定影響,港股會受到這些全球流動性變化的影響,這使得市場波動加大,震盪超出部分投資者預期。二級市場的不景氣導致一級市場IPO部分項目的推遲,總的來說,全球宏觀環境變化對港股四季度IPO融資額造成影響。
香港今年新股數目及募集資金明顯減少,回顧今年市場,香港市場接近六成的融資總額是來自9家超大型新股,當中以擁有不同股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為主,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數量及所募集的資金均較去年的水平高。受到持續的地緣政治問題、監管變化影響內地包括新經濟及教育在內等多個行業,以及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及縮減購債規模揣測所衝擊,香港新股市場於今年第二季度及第四季度放緩。第四季度港股市場出現一定壓力,市場氣氛不是特別好,機構推出的新股相對比較少,部分新股上市時間有所延後。
雖然地緣政治博弈導致市場負面因素呈現,然而香港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持續成為中資企業的首選境外上市地。今年監管措施比較多及密集,如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中國對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涉及禁止VIE到境外上市的傳聞,均令到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卻步。港交所正把握機會,爭取吸引已在海外上市的企業赴港作第二上市。今年11月,港交所刊發了有關建議優化和簡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諮詢總結,並拓寬了第二上市制度,吸引海外上市、經營傳統行業的大中華公司來港上市。與此同時,批准符合一定條件的發行人在保留現有不同投票權架構或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的前提下,來香港雙重主要上市。故此,在多層次的攻勢下,香港資本市場優勢在一段時間內仍能保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優惠】申請etnet強化版MQ手機串流報價服務,加送$50禮券! ► 立即行動
中環人 - 溫天納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