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與勤勞
2021/12/02 04:13:28 網誌分類: 經濟
02 Dec 我們經常說common sense,意思就是一些理所當然、毋須懷疑的常理。從小到大,由家庭到學校甚至投入社會工作,「勤勞」也是其中一個核心價值。近日教育局在「價值觀教育課程
架構」試行版,新增「勤勞」為第十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有關修訂是否代表以後學校要特別教授「勤勞」精神?
有意見指出,是次於課程架構加入「勤勞」的原因,是為了抗衡「躺平」主義。「躺平」是今年開始在內地流行的網路詞語,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是由於90後和00後年輕人在內地經濟下滑、社會階層固定導致階層流動困難、社會問題激化的大背景下,出於對現實環境的失望,而作出「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無欲無求」的處事態度。
內地青年對抗「內捲化」
「躺平」同時被視為是對抗社會「內捲化」的一種方式,是「低欲望青年」對於階級固化的低行動性社會、中產階級萎縮、在職貧窮、資本家對員工的苛刻待遇、勞資關係失諧、以及不合理的社會經濟結構等現況回應。其具體內涵包括「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和「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中國資本家賺錢的機器和被中國資本家剝削的奴隸」。
也許是有見及此,教育局在中小學適用的課程架構,加入「勤勞」為第十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稱隨著社會富裕,一些惡習和壞風氣如僥倖心態、懶惰、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逐漸形成,對青少年帶來負面的影響。文件建議,集合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動手動腦、體驗實踐、出力流汗,體諒和尊重勞動階層,讓他們藉勞動及服務鍛煉體魄、磨煉意志,培養學生勤奮和樂於勞動的美德,成為有生活自理能力、勤奮向上、有責任感及堅毅精神等質素的新一代,對家庭、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無疑「躺平」是消極的人生態度,有關現象亦不是國家獨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人生總會遇到不如意事,間中心灰氣餒亦無可厚非,口喊「躺平」不代表真正「躺平」,高舉「勤勞」也不是真正「勤勞」,其實最重要的,是為年青人創造向上流機會。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以下電郵跟我們聯絡︰
info@yuantung.com.hk。
陳民傑
圓融圓通 - 陳民傑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blog.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