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健弘觀】楊書健:如何平衡的管理學難題
書健弘觀
日期:2022-03-29
更新時間:10:30:21
俄烏衝突持續了一個月以上,超出了各方預料。因此,各方分析愈來愈多。當中有訴諸於整體經濟和人口總量,指出其實俄羅斯人口1.4億,只是烏克蘭的三倍,再加上北約國家的各式援助,因此戰況
可以一直膠著。又有人分析兩軍的軍事科技,比較直升機、坦克、乃至單兵武器之間的優劣。
另一個分析點,則研究兩軍的編制系統。例如俄軍的基本戰鬥單位是營級戰術群,但原來每個戰術群,就編有一個補給隊。再加上俄軍一直依靠鐵路運輸補給,但鐵路出不了國境,所以前線補給完全靠戰術群自己的補給隊,速度有限,就追不上戰況需要。
另外,俄軍的通訊系統較弱,前線軍官和士官亦甚少直接做決定。因此高層軍官都需要親身到前線視察,變成了戰爭風險。以上兩點都和科技無關,只是編制問題,但到了前線,隨時比科技更會影響成敗。
在企業管治其實亦是同樣道理。為股票估值,最後一步永遠是研究公司管理團隊的價值。有時候,例如特斯拉,管理團隊的價值就顯現在星級行政總裁身上,公司靠他的願景去發展。但是更成熟的企業必然有自己的制度典章,行政總裁的影響力相對就沒有那麼大。
因此,成熟企業的管理價值就更在於整個團隊。在最根本的本業而言,這可以是企業能否發展新產品,以及新產品的應巿速度和成功率。體制老化的特徵就是企業好像做了很多事情,甚至招了名人入局改革,但是出來的產品仍未能為顧客所接受。每一個令潛在顧客覺得「這不是我媽媽當年喜歡的品牌嗎?」的品牌,其實已經老化了。
每次突發事件出現,思維新頴的小企業可以靠捉緊機會贏口碑,但大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公關災難。突發事件發展迅速,在課堂之中的說法是風險速度 (velocity) 很高,企業應變時間很少。大企業做這些決定可能要好幾層高管的同意,有時候甚至純粹是應變不及。
平衡大機構的穩定和面對變化時候的反應,一直都是管理學難題。德國兵學家克勞塞維茨在歐洲和孫子齊名,他寫了幾大冊的《戰爭論》,中心問題就是將軍如何授權,才能令前線表現合意。今天再回看《戰爭論》,就會發現科技變了,但決定勝負的,仍然是組織建設。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s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