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2022年6月7日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2022年6月7日


【書健弘觀】楊書健:幫助脫碳的投資心態
書健弘觀

日期:2022-06-07
更新時間:10:53:21
曾有一段時間,創業就是開廠,必需解決大大小小的物流問題。但是從八九十年代開始,明星行業變成金融業和資訊科技業。兩者最終都是服務業,並沒有供應鏈的問題。因此,像資訊業的創投活動都依靠十

版的投影片去集資,重點是客源和宣傳手法,因為大家都明白任何網站都難不到軟件工程師。

但過去兩年物流鏈出現阻滯,產品受供應限制又成了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像特斯拉現階段不愁需求,所有車款都要等幾個月到一年。其他車廠量產電動車更一年又一年的推遲。現在社會似達成了脫碳共識,而科技實際上算是成熟。因此大家才發現,要達到未來二三十年的脫碳目標,重點乃是量產。

像最近我們看到了一份投資建議,討論新科技的電池儲電場。最值得留意的是他們列出了長達二十二步的製造過程,其中十八步都和現有科技(汽油車的鉛酸電池)重疊,可以採購鉛酸電池的零件,甚至收購現有的鉛酸電池廠,再將之改裝成新電池廠。

這一波成功的企業,未必是實驗室之中最好的科技,而是最能量產的科技。例如由電動車到電網,甚至再遙遠一點的電動飛機和電動船,都需要大量電池,但是這幾個產業所需的電池都不一樣。

電動飛機和電動船需要電池進一步提升每公斤電池的儲電量,但是電網只需要大量穩定度夠高的電池。因此,能夠使用現有供應鏈,從而降低成本的新科技,雖然供應不了電動飛機,但卻可以大量供應電網。

幾十年前,環保脫碳靠民眾自律,減少浪費。像太陽能電板等科技,曾是軍工或航天工業的一部份,兩者都可以不惜工本的製造。到了今天,單單是「幫助脫碳」已經拿不了創投資金,而要論證如何量產。這種投資者的心態改變,也許證明了這些行業真的成熟,將會成為經濟引擎。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s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