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2022年7月5日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2022年7月5日


【書健弘觀】楊書健:誰能最先商業化?
書健弘觀

日期:2022-07-05
更新時間:09:25:01
由汽車到飛機,再到太空科技,發展瓶頸都在於能源密度。如果要運少量貨物走十里山路,年輕人一兩個小時就可以走到。這其實就是人體的能源足夠支持這段路。如要過夜,年輕人也許要多帶份即食軍糧。軍

糧就是燃料,不過生物使用能源效能高,所以小小一包軍糧就足夠,攜帶不是問題。

到了另一極端,火箭是十幾層樓高,但是負載的只是箭頂小小的負載室。這就是因為火箭需要大量衝力,而衝力來自於能源,所以火箭起飛一刻所載的燃料,八成以上都用在推進其餘燃料。如果地球引力更重,或者燃料效能稍差,也許我們到今天都未必會有航天科技。

近年汽車電動化,技術徵結亦在此。電摩打設計簡單,小時候極流行的四驅車也是以電池驅動。但是電池每公斤所載的能源遠比汽油少,因此像火箭一樣,每多加一公斤電池,就需要多一分能源。

現時房車電動化也許開始成熟,但是其他運輸工具仍受這個問題困擾。例如貨車的總負量有明確法例限制。因此,電貨車每多帶一噸電池,有效載貨量就減少一噸,直接影響了物流商的運貨和盈利能力。現時貨車開始有些早期產品面世,也許是終於找到了平衡點。

飛機面對的電池問題更嚴重,因為飛機需要帶同電池飛上天。電池所儲的能源太少,根本就飛不上天。現時最尖端的科技,有載客十人左右的小型飛機,專門來回北歐和北加拿大的寒帶地區。但是要發展成民航客機,電池的儲電量必需繼續提升。

現時電池的儲電量,已經可以勉強滿足電動車和儲電場需要。因此,電動車廠的研發集中在降低成本。當然,提升儲電量亦會直接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所以兩個研發目標仍有共通之處。但是電動車主要希望以量產降低成本,就未必能令其他的運輸工具受惠了。

因此,要出現電動飛機,必需是以用料、制式、甚至操作原理等製造技術突破。這方面在大學實驗室都有幾個候選科技,也許要留意的就是誰能最先商業化了。

書健弘觀 - 楊書健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s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