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營商環境仍存隱憂|恒聲集
1月4日,標普全球公布最新的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2023年12月香港PMI指數升至51.3,創8個月最高,按月上升1.2,連續兩個月處於50的榮枯分界點以上,反應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改善程度更是去年5月以來最佳。
然而,在PMI回升的前提
之下,業界卻普遍對2024年的經濟前景不算樂觀。雖然去年底至今年初,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在季節性定單的支持下,歐美日等市場基本需求上升、客戶採購意欲增加,讓企業新接定單量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增加。然而,外圍需求究竟是「曇花一現」,或是已從低谷回暖,仍須一段時間觀察。但在聯繫匯率的制度之下,若聯儲局未正式重回減息通道,港元相對堅挺始終不利於進出口貿易、跨境投資,使得港商在外貿易中面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相信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仍是內地的經濟環境。雖然根據財新公布的2023年12月中國製造業PMI,由11月50.7上升至50.8,為2023年8月以來高位,亦勝市場預期的50.3,但官方在除夕日公布的製造業PMI指數僅為49,兩者之間有一定差距。再加上港企來自內地的新業務連續5個月減少,對前景的悲觀情緒其來有自。
筆者認為,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香港,十分倚重外圍經濟,在強美元、高息、地緣政治衝突、中美競爭加劇的種種不穩定因素影響下,鑑於目前香港的整體社會氛圍已經復常,政府今年應將施政重點放在全力拼經濟之上。
其實,政府的一系列大型活動已經對經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系列「開心香港」及「香港夜繽紛」活動為各區增加了人氣及熱鬧的氣氛。然而這類活動一來畢竟是靠公帑的投入才得以維持,二來對季節性及時效性敏感度較高,三則隨著財政可能再度錄得赤字,能否長久為經濟發展「持久供電」,尚未可知。
長遠而言,催谷經濟需要政府進一步促進香港經濟的多元化,減少對單一行業或區域的依賴,尤其應加大對創新研發投入,提升香港的科技水平,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視勞動人口及專業人才的培訓及吸納,以滿足未來經濟發展的需求,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在必要的情況下,為提供廣泛就業的香港中小企簡化行政程序、降低營運成本,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和發展。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