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洪雯:公屋愈多,青年愈會向上流動
回應洪雯:公屋愈多,青年愈會向上流動
大學生為了成功獲批公屋,或會在上樓後才會向上發奮,從而加薪升職。(資料圖片)
早前我在本欄寫了一篇《洪雯和何永賢請告訴我,年輕人怎可不申請公屋》,承蒙洪雯議員撰文回應,說我搞錯了她的具體建議:「我們不計代價建公
屋,卻忽略了公屋之上的房屋台階,必然會吸引大量市民自我限制收入來輪候公屋,窒息向上的階層流動。」
洪議員的說法,我完全同意。
查我在該篇文章的主題,講的是申請公屋和逐出公屋的收入/資產要求的差別,而這應該是沒有人說過的。
在該文,我計算了一筆流水帳:「以4人公屋為例子,申請時的入息上限是30,950元,資產上限是57.3萬元。可是,當成功申請後,收入達到55,841元,才算是富戶,得交付額外的租金。直至家庭收入超過154,750元,或總資產超逾310萬元,便得遷出公屋單位。」
由此,我得出的結論是:「年輕人最有利的策略,就是趁年輕,盡快申請公屋。」由於篇幅所限,我並沒有把這詳細解說下去。
假設年輕人打第一份工,薪金是1.5萬元。以其收入,可以申請公屋。又假設他在10年後,月薪達到5萬元,那他就因收入太高,不可以申請了。然而,如果這時他已成功入住,則這收入並不足以令他逐出公屋,那麼,他仍然可以繼續住在公屋。
甚至,當他的收入到達了16萬元,這連交富戶租金也超越了,那他還可以用公屋來換取居屋,吃盡了政策的所有甜頭。
就算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月薪也只有10.1萬元,遠遠不及這數字。事實上,當年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交的也是富戶租金,用不著逐出公屋。
絕大部分的大學畢業生,終其一生,也賺不到154,750元月薪,因此,不管有沒有向上階梯,最有利的人生策略都是:盡快申請公屋,成功上樓之後,才往上爬,以後加薪升職,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公屋地位。
這策略的基本假設,是公屋的嚴重短缺,現時的平均等候時間是5.6年。所以可以說,洪雯議員說的「不計代價建公屋」,反而正好解決了青年為了申請公屋而「向上的階層流動」,皆因公屋愈多,就毋須犧牲向上流動而去申請。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