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不等於市值相加
合併不等於市值相加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與日產世紀大合併,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資料圖片)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與日產的世紀大合併,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與在新能源車市場上領先的美國和中國車廠抗衡。雖然不少評論看好並認為是強強聯手,但
潑冷水的倒也不少,當中有些言論更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有人竟然以「公司市值」來做判斷。
其理據是這樣,新能源車兩大龍頭特斯拉和比亞廸(1211),目前的市值分別是1.35萬億(美元,下同)和1013.11億元。可是,本田的市值只有430.24億元,日產更只有106.69億元,兩者加起來才536.93億元,遠遠不及兩家龍頭,因此斷言將被淘汰雲雲。
聽起來頭頭是道,但實情是公司市值與規模沒有直接關係。舉個例子,特斯拉的市值是本田的31倍,但於2023/24年度本田的營業收入是1,346.87億元,反觀特斯拉只有967.73億元。資產淨值也一樣,目前本田有857.48億元,特斯拉只有636.09億元。還有就是汽車銷量,去年本田達398萬輛,特斯拉卻只有181萬輛,在在顯示公司市值與規模不成正比。所以,合併後新公司的價值不是簡單地將市值相加就成。再講,合併將會產生協同效應,到時需要重新估值,以目前兩者市值來計算,其參考價值不高。
說到這裡引伸出一個問題,究竟如何評定一間公司的價值?回答前需要搞清楚兩個概念,分別是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和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市值相對客觀和容易明白,是指公司在股市上的總價值。計算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將股價乘以股票總數即成。市值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有助投資者評估風險和決定投資策略。一般來說,市值較高的公司都是大型公司,其特點是業務穩定但增長速度欠奉。相反,市值較低的公司都是小型公司,其特點是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但穩定性低風險較大。
當然也有例外,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投資者非常看好其自動駕駛系統、無人的士和機械人等業務的前景和發展潛力,願意以高昂溢價投資其股票。所以出現一個現象,特斯拉的規模不及本田,但前者的歷史市盈率高達100倍,後者卻只有6倍,反映市場對兩者的投資意欲出現重大分歧。其實影響股價升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公司盈利能力、派息率、行業前景、股票流通量、宏觀經濟、行業消息、市況,甚至管理層的言行等。總括來說,股價是買賣雙方拉鋸後的結果,市值可能因此波動,所以並不完全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
至於內在價值就是公司的真實價值,主要以絕對估值法並通過現金流貼現模型計算出來。除了用於收購合併外,也用於投資決策,看看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可是,箇中計算非常複雜,涉不少預測、假設和估算,而且需要公司提供詳細的財務和非財務資料。除非是公司內部人員,否則一般外人無從得知。
回說本田與日產合併,新公司能否如願抗衡美國和中國車廠,現在言之尚早,畢竟新能源車的競爭異常激烈。不說別的,單是要與特斯拉和比亞迪搶生意,前者專注於高端電動車市場,以吸引的價錢—提供高性能和豪華車款,後者則瞄準高端和大眾市場,在內地佔據主導地位之餘,更向全球擴張。合併後的本田與日產必須具備獨特優勢(例如引以為傲的混能車),才能在市場分一杯羹。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