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25年1月1日發出的《紅頭文件》,首次積極主動提出要「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AI、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以農業新質生產力作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基調。此顯中國以特別是人工智能AI為主的智慧型社會,先由城市的應用取得良佳的基
礎和成效,推而廣之的擴展到鄉村。
*具備優質條件挺農業科技創新提質升級發展*
於每年1月1日率先發布而每被稱為的《紅頭文件》,2025年的主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所提出的有6大方面和30條措施中,最惹人注目的是第一個方面的「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第4條所言及的「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肯定是中國經濟社會的一個十分重大的改革,理由為中國歷來是以農為主、以農立國的國家,即使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之時,更是在抗日戰和內戰後呈百廢待興之境,而經歷的先是「自力更生」、「奮發力強」進而「改革開放」逾75年的發展,如今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在智慧型社會以至人工智能AI取得優越的成就,現時更要讓農業注進智能科技,是為十分重大的突破,前景值得俏看。
再從《紅頭文件》第4條「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的具體內容,乃「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作為此條的基調,重點在於要促使農業以「新質生產力」發展,而新質生產力是(1)要以科技創新,作為引進先進生產的要素的其中重要力量。此點該可達標之因,乃中國在「天宮」太空站所作出的太空科技研發的其中重點,就是要讓農業的種植種子在太空研發得到提質升級良質之效,而最近幾年由「空」之研至陸之種,取得不少良好的成果,為農業創新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礎;當然(2)中國更是在各省各地積極對農村鄉村的農業研發創新,取得許許多多的成績,更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十分重要力量。
*天宮太空站和地方政府皆挺農業新質發展*
難得的是(3)《紅頭文件》強調農業新質生產是要以「因地制宜」為重。中國幅員遼闊,天南地北各地地貌條件都有頗不少的差異,是為新質生產的農業不能夠「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所產生的效果會更實際更好。
相關的措施當然為(二)《紅頭文件》所提及的要「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特技術應用場景」,此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所指示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發展戰略」之「三大戰略」的後續。尤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於2月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發表的重要講話,表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相信DeepSeek以低本高效推出的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R1的「開源」式服務,使中國的科技製造以至各業皆受惠不淺,而「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特技術應用場景」,該無難度。
*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等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
至於《紅頭文件》中第4條所提出的(三)要「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等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此為要讓農企做大做強做尖的政策,策略估計是如改革開放政策之讓一小群人先富起來,而再強力反貪反腐使國民經濟的穩中有進的發展,道理一樣,農業在國家政策支持會提質升級發展,須以時為之。
和(四)「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矽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以至(五)「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相關政策性策略工作。《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