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內銀或仍受惠多個資金流因素 廖嘉豪

內銀股表現強勢,5月20日提及內銀或受惠中國最新基金行業改革後,四大國有內銀股皆大幅跑贏恒指,年初至今、過去6個月及一個月表現亦比恒指好。雖然內銀今年第二季盈利或受制貸款增長緩慢,以及淨息差下行壓力,但內銀短期調整空間或有限,因股價下跌將推高
股息率,導致資金再度追逐股息,預期或仍有多個因素推動市場調高內銀股投資評級。
內地公募基金改革在2025年5月生效,除基金經理必須投資在自身管理的基金外,若3年以上產品跑輸基準指數10個百分點以上,基金經理將被大幅減薪約50%。為最大程度降低減薪風險,主動型股票基金經理或緊跟基準指數,可能推動基金界大量買入佔基準指數權重較高的內銀股。內銀股目前佔內地公募基金權重約3.8%,大幅低過滬深300/500及800指數的加權平均權重約12.3%,或可推動約1,850億元人民幣重回內銀股,潛在支持資金規模龐大。
內銀股對內地保險資金的吸引力亦愈來愈大,中國利率走低的背景下,內地險企可能在2025年第三季時降低保險計劃的長期回報率0.25至0.5厘至4%以下,有利吸納行業加權平均股息率仍在4%及4.7%的內銀A股及H股,以達到保險計劃的長期回報目標。除此以外,內地保險公司的會計準則將逐步採用國際財務報道準則第9號(IFRS9,主要規定保險公司如何處理及報告持有的金融資產),當中容許保險公司以FVOCI(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方式入帳投資資產,在此方式下,股權投資的公允值變動不會計在保險公司的季度盈虧損益表,但相關股息收入則包括在盈虧變化當中,增加高息股投資因此可降低保險公司的季度盈利波動性。
除內險資金外,中國4大資產管理公司仍有積極誘因增持內銀股。內銀股估值目前仍低(市賬率仍遠低於1倍),如果資產管理公司的內銀持股達到該內銀的5%以上,該內銀股便是資產管理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若該內銀估值上升(如市帳率升至接近1倍),資產管理公司屆時便可以透過一次性投資收益改善其盈利狀況,而內銀股較高的股本回報率及較穩定的盈利趨勢亦有助資產管理公司的盈利穩定性。
內地民眾增加配置股票亦可能有利內銀股,尤其內地存款利率及理財產品回報率走低的環境下,直接買入高息股或大型指數ETF皆有利資金流入內銀股。股票資產在2022年佔內地家庭資產約2.9%,大幅低過2020年美國家庭的24.7%,股票資產在內地家庭佔比增加約1個百分點,或可推動約5萬元億人民幣家庭資金流入A股市場,料佔內地指數權重較高的內銀股的受惠程度或較高。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 廖嘉豪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