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對樓宇按揭宜採取逆周期政策
銀行對樓宇按揭宜採取逆周期政策

銀行對樓宇按揭宜採取逆周期政策
商業樓價自高位回落後,銀行只好按既定的政策,對貸款者的抵押品作重新估價;如果銀行提供的按揭成數不變,銀行就必須調低批予貸款者的金額,以減少銀行的風險承擔;那銀行就必須向貸款
者call loan,即追補差價。
這是銀行維護自身利益,預防風險失控的合理做法,無可厚非。問題是這樣做會導致惡性循環,令社會進入信貸收縮,向下的螺旋效應可能無法制停,經濟因而進入衰退,社會的代價很大,銀行自己亦難逃劫數。
原因是商業樓宇的投資者,大多會利用財務槓桿,以擴大自己的收益。一些進取的投資者,更會借得很盡。身邊的現金有限。一旦銀行call loan,唯有出售部分手上的物業,以維持銀行要求資產佔債務的合理比例。
這會導致市場上突然多了一批急於出售的商業樓宇,樓價難免再出現進一步的回落,觸發銀行新一輪的“Mark to market”的需要,call loan的金額會進一步增加,叫貸款者更加應接不來。負面的連鎖反應因而一發不可收拾。
銀行對抵押品的估價必須跟貼市場。這是金融管理機構對銀行的風險管理的正常要求,銀行必須合規。然而,為了合規卻可能產生負面的連鎖反應,亦非金融管理機構想看到的境況。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管理機構就不得不在適當的時間插手幹預,以防情況進一步惡化。

所謂插手幹預,就是採用逆周期政策,就是待樓價跌到一定的水平時,容許銀行提升按揭成數,以減輕貸款者的壓力,不必急急低價賣樓。
有人說監管機構不應隨便對銀行開綠燈,擔心會為社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商業樓宇的價格已比高峰期回落逾半,再往下跌的空間已大為減少,現在才增加按揭成數,對銀行帶來的風險已經不大。
正確的做法是:銀行在樓價飆升,開始泡沫化的時候應該收緊按揭,把商業樓宇的按揭比例從五至六成收緊至三至四成,待樓價下跌到萎靡不振的時候,反可把按揭成數增加至五至六成。這樣反可以讓銀行在管理風險時有更大靈活性,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迴避風險。
有人不贊成在今天這樣的情況下去放寬商業樓宇按揭。問題是現在逼業主拍賣手上的資產,亦不一定賣得出;即使賣得出,亦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反令銀行的處境更加惡劣,更加於事無補。
其實,美國矽谷銀行出事的時候,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亦一樣曾出手幹預。幹預方向並非要求銀行立即將問題資產的價格“Mark to market”,而是提供銀行更大靈活性。可見監管機構不能只關注銀行的風險,還得關注社會的風險。逆周期的按揭政策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不可或缺的。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