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背後的棋局
漢堡背後的棋局
對麥當勞有認識的朋友都知道,漢堡薯條從來不是重點。快餐是源源不絕創造穩定現金流的手段,地產投資才賺大錢,它是一間用快餐掩飾的地產投資公司,詳情可參考電影《大創業家》。
港首間麥當勞1975年開業,至今半世紀已開設256間分店,其中23間為自置物業。比一
眾舖王餅王粥王,老麥地產佔比算克制節制。忽然賣物業令人聯想看淡港舖市,其實調節投資比例是慣例。
早於2019年,麥當勞就差點以約10億元將星光行舖賣予鄧成波家族;2020至2021年更成功出售鰂魚湧、深水埗、屯門3個舖位,獲利六成至1倍,證明財務運作精明。但今次不同,有傳是本地全數清貨,則另當別論。
這令人想起俄烏戰爭初期,西方國家宣布封鎖俄羅斯經濟,俄國迅速反制,充公所有西方企業在俄資產。最具象徵意義是麥當勞總部被接管,搖身變「Vkusno & tochka」,Big Mac變成Big Hit,整個美式符號被打包換牌。今次港版老麥動作之大,不禁令人聯想:當美國資本以靜默方式逐步後撤,我們又是否留意到這場從租戶、地產、品牌向外退場跡象?一間靠地產生財企業在這時候收手,代表的單是市場?還是信心?真正商人的本質是不會心存僥倖的。
HEA富專欄 - 郭釗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