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投資智慧 - 鄧聲興 2025年9月10日

投資智慧 - 鄧聲興 2025年9月10日


  香港房地產市場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轉型,住宅市場與商業地產呈現明顯分化趨勢。根據近期市場專家的深入分析,住宅市場雖已初步顯現企穩跡象,但商業地產領域正面臨嚴峻挑戰,這種雙軌發展模式值得市場高度關注。

  目前住宅市場的跌勢開始減緩,但購買主力已發生根本性轉變。本地需求因經濟因素持續疲

軟,內地投資者已成為市場主要支撐力量。儘管如此,市場仍面臨庫存高企和供應過剩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全消化。商業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更令人憂慮。業內專家指出,該領域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和潛在風險,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科技發展導致辦公空間需求持續減少,加上內地經濟放緩的連帶影響,使得商業地產需求出現結構性減弱。目前銀行與政府都傾向讓市場自行調節,但這種策略與實際情況存在明顯落差。金融機構方面,雖然表明不會主動追收貸款,希望通過時間換取空間,但這種做法效果有限。實際情況是資產價值持續下跌,資不抵債問題日益突出。現行策略試圖通過維持估值來避免承認損失,但這種拖延戰術只是在延長市場的痛苦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政策實際上可能阻礙市場自然調節機制。歷史經驗表明,市場低迷時期,往往會吸引價值投資者進場。然而,現時收益率與融資成本出現倒掛,資本回報率僅2至3厘,但借貸成本卻高達6至7厘,這種不合理現象使得潛在投資者望而卻步。其實,政府可考慮借鑑國際經驗,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這種方案可以爭取時間等待市場回暖,待收益率回升後,再將資產證券化或打包出售,從而幫助銀行體系恢復放貸能力。不過,業界對這建議存在意見分歧,部分市場參與者主張減少幹預。

  數據顯示,香港商業房地產整體空置率已攀升至約15%,核心商業區也達到12%,這些數字反映出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政府目前處於政策兩難境地:要麼積極介入處理結構性問題,要麼完全放手讓市場自行調整。現行的中間路線可能只會延長調整期。

  最終而言,與其被動等待市場自動好轉,不如主動尋求結構性解決方案。如果政府在財金政策方面需要突破,可以考慮邀請專業機構提供顧問服務。採取積極措施面對問題,才是對香港經濟未來最負責任的態度,也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和吸引長期投資者回流。《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意博資本亞洲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 鄧聲興》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投資智慧 - 鄧聲興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