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勁一專欄 - 徐風 2025年10月15日

勁一專欄 - 徐風 2025年10月15日


證監會管KOL陷兩難︳徐風專欄
廣告
證監會正研究如何規管財經關鍵意見領袖(KOL),據報監管機構傾向透過證券經紀等中介機構,實施間接監管。具體而言,券商聘請KOL從事商業活動,須進行全面盡職審查,評估其背景、信譽及專業經驗,並持續監察其活動,確保內容準性、避免誤導性陳述,並識別潛在市

場操縱風險。不過,證監會基於言論自由原則,並不直接向KOL發牌進行規管。

閱讀全文

業界則認為,監管機構的設想本末倒置:透過中介機構而非監管當局直接介入,令券商合規成本增加,更關鍵的是,新機制對未受券商招攬的獨立股評人並無約束力,這些「無牌」從業者繼續「無王管」,加劇不公平競爭。

業界呼籲監管機構應秉持平等原則,直接規管財經KOL,維護市場公平與透明。

然而,對監管機構而言,直接規管財經KOL將引發諸多爭議,尤其在當今經濟環境下,大型企業多數已上市,財經KOL的言論邊界,難以嚴格劃分。

投資產品模糊性突出
以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推出最新iPhone為例,若有科技KOL讚揚其效能優異,將吸引用戶購買,部分付費會員或會解讀成「唱好」蘋果。若次日蘋果股價下跌,導致會員投資損失,該會員向證監會投訴科技KOL「無牌提供證券意見」。

撰文:徐風
勁一專欄 - 徐風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