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勁一專欄 - 徐風 2025年10月29日

勁一專欄 - 徐風 2025年10月29日


諾貝爾基金會投資智慧︳徐風專欄
廣告
今年諾貝爾獎各項得主已塵埃落定,其中和平獎尤為引人矚目。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大熱倒灶」,只能寄望未來;另一方面,加密資產預測平台Polymarket上,有「大戶」在得獎者公布前,重金押注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結果獲利約90,000美元(約70

.2萬港元),引發得獎名單洩露疑雲,諾貝爾獎主辦機構已表明調查。

閱讀全文
我們不是學術權威,亦沒有足夠影響力推動世界和平,諾貝爾獎似乎遙不可及。

不過,我們可以從主辦該獎的諾貝爾基金會(The Nobel Foundation)得到啟示,探討何謂真正的家族辦公室。

諾貝爾基金會源於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他以發明「黃色炸藥」而聞名於世並獲得大量財富,但對於世界將其炸藥用作戰爭,也深感難過。

於是他在1895年立下遺囑,將其龐大的遺產轉為基金,獎勵「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者,涵蓋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化學、文學及和平五項獎項。

1901年,基金會正式頒獎,初始資產規模為3,100萬元瑞典克朗(約每克朗兌0.81港元),首屆獎金為15萬元瑞典克朗,五項獎總計75萬元瑞典克朗。以當時資產而言,僅需年化回報率2.5%,即可永續運作。

然而,實務操作遠非想像中簡單,早期獎金相當於一個教授20年薪資,惟隨著通脹,固定獎金的購買力逐漸衰減,若不調整,將難以支撐得主的新研究項目。

此外,基金會初期僅限投資低風險國債,且非免稅機構,利息收入須部分繳納稅款,進一步侵蝕淨回報。

據統計,1945年獎金的購買力,較1901年縮水逾七成,基金會面臨嚴峻挑戰。

上世紀50年代轉機出現。基金會先後獲瑞典及美國政府認定為免稅機構,同時瑞典監管政策鬆綁,允許基金投資股票與房地產等潛在回報更高的資產,此舉使基金投資組合實現多元化。

據2024年報,基金會的財政策略以頒獎、獎金及行政開支為基準,設定「通脹調整後年化至少3%」的回報目標。

年化回報逾11厘超目標
為達成此目標,基金會評估多項資產類別,制定核心配置比例:股票佔55%;債券佔10%;房地產佔10%;另類資產佔25%。

在不同經濟週期下,該比例將適度微調,以優化風險調整後收益。同時,基金會採用基準指數(Benchmark Index)作為績效評估工具,確保投資決策的客觀性與透明度。

此策略成效顯著。2024年,基金會資產規模達67.97億元瑞典克朗,較前一年62.33億元增長5.64億元瑞典克朗,年化回報率11.4厘,遠超預設目標。

開支方面,扣除自1969年起由瑞典央行「冠名贊助」的經濟學獎,五項傳統獎項總計5,500萬元瑞典克朗;加上「諾貝爾週」活動及員工行政費用,合計1.35億元瑞典克朗,可見投資收入不僅可覆蓋開支,更驅動資產持續滾雪球式增長。

真正的家族辦公室應如諾貝爾基金會般,強調長期永續回報、多元化配置與稅務優化,方能為後代守護並放大財富。在當今不確定性加劇的全球環境中,此一啟示尤為寶貴。

撰文:徐風
勁一專欄 - 徐風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