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專家點評 - 鄧聲興 2025年11月14日

專家點評 - 鄧聲興 2025年11月14日


鄧聲興:軟銀投資策略重大轉向 凸顯AI估值體系重構 鄧聲興



軟銀集團近日公布兩項重大決策:已於今年10月悉數出售所持英偉達全數3,210萬股股份,套現58.3億美元;同時承諾將透過Vision Fund 2向AI龍頭企業OpenAI追加投資225億美元。這一賣一買的戰略操作,不僅展

現軟銀投資布局的重新定位,更折射出全球資本對人工智能企業估值標準的深刻轉變。

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二財季,軟銀錄得淨利潤2.502萬億日圓,其中願景基金的投資收益達3.5萬億日圓,對OpenAI的單一投資更貢獻了2.157萬億日圓的未變現收益。這一強勁表現成為軟銀進一步加碼AI投資的底氣。此次追加投資是軟銀牽頭總額達400億美元融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支持OpenAI在全球AI領域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擴張,顯示軟銀正從AI硬件供應鏈企業,轉向核心算法與平台型公司的戰略重心轉移。

此一轉向背後,反映的是AI產業估值邏輯的根本性變革。傳統估值模型正面臨挑戰,英偉達作為硬件供應商,其估值尚可依據晶片出貨量、數據中心收入等傳統財務指標進行評估;而OpenAI這類平台型企業的估值,則更多取決於其技術領先性、生態系統建設與市場壟斷潛力。軟銀願意在已有高估值基礎上繼續追加投資,顯示其認同AI企業的估值不應僅局限於當前盈利水平,而應考量其未來重塑產業格局的潛力。

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環境,仍是支撐AI企業高估值的關鍵因素。儘管利率環境較前兩年有所緊縮,但對於OpenAI這類具有顛覆性潛力的頭部企業,資本依然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軟銀的巨額注資也從側面印證,市場對頂級AI資產的爭奪日趨激烈,優質標的稀缺性進一步推高了估值水平。這種流動性驅動的估值邏輯,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

軟銀此次戰略轉向,清晰地展示了其對AI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AI價值鏈的核心正從硬件向軟件與平台轉移。未來,隨著AI技術商業化的深入,資本將更加聚焦於具有生態建設能力與技術壁壘的平台型企業,而這一趨勢必將繼續推動AI估值體系的演化與重構,為全球科技投資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筆者未持有上述股份)

專家點評 - 鄧聲興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