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鋰價迎結構性拐點 供需新格局催生上升周期 鄧聲興
全球鋰市場正迎來重要轉捩點,碳酸鋰價格自10月中旬啟動的漲勢已持續逾月,此番不同於過往供給擾動主導的波動,而是呈現供需雙輪驅動的結構性轉變。在供應端,核心礦山枧下窩因採礦權證流程未完成,復產時間大幅延後,預計最早12月下旬才
能投產,導致每月約7000噸碳酸鋰供應持續缺位,相當於國內鋰鹽總供應量的一成。與此同時,需求端呈現爆發式增長,儲能市場成為新引擎,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按年激增130%,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頭部企業產線滿載,訂單更排至2026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市場同樣維持高景氣,前10個月批發銷量按年增長30%,在購置稅政策調整預期下,需求前置效應日益顯著。
產業鏈庫存持續去化加劇了供應緊張局面。社會庫存已連續13周下降至12.05萬噸,上遊庫存降至年內新低,下遊庫存同步減少,整個產業鏈呈現庫存向終端轉移的特徵。這種緊平衡狀態推動持貨商惜售情緒升溫,鋰礦價格跟漲進一步擠壓鋰鹽利潤空間。市場情緒面亦明顯轉向,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公開預期明年鋰價或升至15萬至20萬元/噸,迅速點燃市場看漲熱情,投機資金順勢增倉推波助瀾。
展望後市,短期內供需緊平衡格局仍將延續。若枧下窩礦未能如期復產,明年2月鋰輝石冶煉廠可能面臨原料短缺,產量增長受限,而儲能市場帶動的鐵鋰排產持續景氣,去庫態勢或延續至年底。機構普遍認為11月碳酸鋰價格將保持偏強震盪,若庫存去化超預期或供給擾動加劇,價格有望站穩10萬元/噸關口。中長期而言,市場對2026年走勢分歧加大,樂觀觀點基於儲能需求持續超預期和供應增量受限,預期全年價格中樞將顯著上移。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關鍵礦產爭奪日趨白熱化。歐盟計劃建立中央機構協調關鍵礦產採購與戰略儲備,工業戰略執行副主席Stéphane Séjourné直言歐盟已在稀土資源爭奪中成為「附帶損害」,美國正全球搶購關鍵材料供應。這種地緣政治因素將進一步加劇鋰資源的戰略價值,為價格提供額外支撐。
預計11月碳酸鋰市場短缺約1.3萬噸,供需矛盾已從供給施壓轉向消費驅動。靜態預測顯示,2026年全球鋰資源過剩量將收窄至8.5萬噸,若考慮產業鏈備庫需求,可能出現結構性短缺。在綠色轉型與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鋰價驅動邏輯已完成從供給端向需求端的切換,新一輪上升周期已然開啟。投資者宜把握產業結構性變革中的投資機會,重點關注具資源優勢與技術壁壘的龍頭企業。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筆者未持有上述股份
專家點評 - 鄧聲興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