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聰:廿年網絡論一體分道揚鑣不實際 (2012-07-13 10:01:42)
轉載▼
全球一體化,我們聽得多。究竟這「一體」,具體是什麼?今次我們立體來觀摩。
近年經濟學有一分支稱「網絡經濟學」(NetworkEconomics),做的正是各體間之關系,猶如化學里頭的份子(molecule),當中有元素(elements),之間有鍵聯(bondings),小至用於研究電話、電網,大至用於研究跨國貿易、資金網。網絡經濟學所需要的數據,也如元素、鍵聯這兩類:一是各個體的體積(stock),二是各體之間的流額(flow)。
環球金融網絡趨強化
在最新一期《國際央行學報》中,正好有一文研究跨國金融與貿易網絡【注】。研究員選出18個地方,先搜集各地金融資產規模及流到海外的比例。金融資產有四:做實業的海外直接投資(FDI)、股、債、彙(貨幣,原文稱為reserves)。這四類別,大抵涵蓋所有;物業等則屬有型資產(physicalassets)而非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
建構這些縱橫交錯的數據步驟甚為複雜,尤其包括以不同方法(如國際貿易範疇常用的gravitymodel)來估算不全數據(missing data),凡此種種技術細節,還請參考原文。
基於18地的縮寫【表】,現可看看研究發現。首先是四類資產合計的雙邊流向網絡(bilateralflownetwork),1985至2005每十年一紀錄【圖1】。波的體積反映開放度,即海外金融資產及負債總和;之間聯機類別則是雙邊流,定義為這總和占GDP比例。留意這「流」的概念其實是由資產這「存量」(stock)計出,故有「已流出」的味道。研究員有四項發現:
一、這20年間環球金融網絡愈趨強化,這可以從波愈來愈大、線愈來愈黑(由淺灰起)見到;
二、金融關系在統計分布上呈扁平,這可以從大量灰線(分布的兩端)、小量黑線(分布的中部)見到;
三、任何一國連至他國的路程短了;
四、網絡縱橫交錯程度愈來愈大,這可從線愈趨多見到(第一點則是指線愈來愈黑)。
綜觀網絡中心還以歐美為主,其餘體系包括香港,多少僅屬牡丹旁邊的綠葉而已。
雖然雙邊流向可知一體化的程度,但單邊流向則可窺各體之出入;現看後者【圖2】。於此研究員有五項發現:
一、美、英、德為主要「收錢國」,這從較多且較黑箭嘴指向這三國可見;
二、港、星、英是主要投資者,即「付錢地」,這從較多且較黑箭嘴由這三地指向外邊可見;
三、美、德、港、星、英五地,聯系其餘地方的路程最短──此乃較間接的輻射點概念;
四、以直接連系其餘體系的數目計──直接的輻射點概念,則只有美、英特多;
五、僅美、英最能連系到其他輻射點。
綜觀而言,論輻射功能,截至2005年歐美依然很強,香港不算排得高,唯一可幸是三條黑線中香港占了兩條。
將上述四類金融資產的綜合數字拆開,只看最近2005年,則得另些發現【圖3】。首先,盡管坊間將美、英、港、星合稱四大金融中心,但前兩者是各類資產的收錢國,後兩者則是付錢地(箭頭指入、指出之別)。
FDI外的三類資產又如何呢?股市方面,這個網絡顯然不及其他的密集,不少新興股市屬孤立市場,並無或鮮與其他股市連結。債市方面,美國吸錢的能力似乎不及FDI或股市。至於貨幣市場網絡,更見相當松散,反映除數只主要貨幣外,其他貨幣之間的直接兌換不多,美國的吸錢能力仍相當強。
貿易網絡愈趨緊密
看過金融網絡,再看貿易網絡,這更易計,雙邊體積就是進出口和,流向則總和占GDP【圖4】。研究員有三項發現,三項均與上述的金融網絡類似:
一、環球貿易網絡在這20年來愈趨緊密,這從波愈趨大、線愈趨黑可見;
二、貿易連系(線)亦程扁平分布,這從連到黑線的國家不多可見;
三、環球貿易網絡甚一體化,體與體之間的路徑短。
最後看看單邊貿易流,有新發現了【圖5】:
一、20年以來,環球貿易分三大區,美加、歐洲及亞洲,這與上述的金融網絡大為不同;
二、德、中、法為重要貿易中心,美國雖為大進口國,但出口很弱;新加坡相反,出口強進口弱;
三、論到貿易中心,歐洲是德國,亞洲是中國,這點人所共知;
四、英國的貿易中心角色不及其金融中心。
從這網絡分析,我們清楚看到20年來的全球發展,包括各類資產,實在不可多得,唯一美中不足,是只及至人民幣尚未開放的2005年,和只包括18個地方;以全球三個時區來說,平均每區六個,但每區可容納的經濟大體或金融中心,看來應不只六員。
歐美仍「玩曬」
綜觀全文,結論有二。第一,網絡既計體積也算流量,清楚顯示誰是環球金融中心(GFC)、誰是國際金融中心(IFC)。起碼截至2005年,美、歐在各方面仍「玩哂」,一比之下,星、港、大陸依然矮人一截,坊間將「港」與「紐、倫」齊名似有點自大;我們充其量只能稱IFC,距離GFC仍長路漫漫(兩者之別見Cityof London的定義)。
第二,虛擬的環球金融,一體化程度顯然遠高於實質的環球貿易。近年有研究指出,實體經濟確見先進與新興分道揚鑣(decoupling),但並無證據指出虛擬金融也有此分野。這與上述網絡吻合:金融較一體化令decoupling之說難以成立。這對投資有重大啟示,單憑新興市場實體較佳而作金融投資,屬跟錯師傅學錯功夫。這些投資已損手爛腳。
注 Chris Kubelec and Filipa Sá (2012), "The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of National External Balance Sheets:1980-200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8 (2), 143 -189.
一名經人 - 羅家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