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一財經專欄:開放市場因勢利導
財經 - 環球經濟
王冠一
2012/07/12, 週四
《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將容許海外對沖基金向境內富人募集資金,用於海外投資。此舉將為中國開放資本帳戶踏出重要一步。
此項「合資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 QDLP〕計劃改革,內容主要是邀請大型對沖基金申請牌照,在上海註冊登記。向海外對沖基金開放門戶,可為本土資金流向境外開闢新渠道,亦可讓中國金融機構可以接觸不同的投資策略,包括做空〔shortsell〕及對沖〔arbitrage〕,這些都是現時中國所欠缺的,是一件好事。據悉,獲邀參與計劃對沖基金的最低門檻為管理資產規模不少於100億美元,但開始時或會把門檻先行降低至50億,以貫轍循序漸進的作風。
自從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貿以來,雖然承開放金融服務,但外資機構於中國的發展一直乏善可陳,過去十年,資產總額佔中國整體銀行業資產總額的比重並沒有明顯的增長,更在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下降。2001年初開放時,佔份額為1.82%,2008年金融危機前攀升至2.38%,但去年又降至1.93%。換言之,十年的增長僅為11基點。
外國金融機構於中國市場的份額經歷十年未有長進,一方面是受到環球經濟不景氣影響,不少已進入中國的外資金融機構於金融危機後自顧不遐,紛紛撤資回國救亡,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投資已有可觀利潤,看不到更大增長前景下作出戰略性拋售決定,先行保住利潤。
外資銀行撤資分兩方面。零售銀行方面,主要是猛虎不敵地頭蟲,外資銀行既無法吸納存款,要放貸亦欠缺足夠網絡渠道,經營成本又遠高於國內4大銀行,最終只有敗走墨城。蘇格蘭皇家銀行於中國的零售銀行業務基本上於2011年已完全撤走,匯豐大撤退,亦令市場矚目。資本市場方面,一些策略性持有內地銀行股份的外國銀行,短短數年已有可觀回報,高盛、美銀和淡馬?等機構相繼作出減持行動,亦令市場份額不進反退。
中國一直對開放金融服務市場取態審慎,主要是國內市場未成熟,怕引狼入室,但在過去1年,中國其實已推出了不少改革措施,例如擴大人民幣匯率交易的區間,又放寬合資格境外投資者〔QFII〕的投資額度,由300億美元增加逾倍至800億,中國證監會更批准外國基金管理公司開闢新的基金銷售渠道,雖然每項改革措施均規行矩步,但結合在一起,卻組成了一幅更努力放寬資本管制的藍圖。
近月有聲音關注中國資金外流加快,但中國仍推出開放門戶予海外對沖基金的政策,反映有關當局對風險管理已是智珠在握。事實上,負責批審大型跨境交易的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對離境資金仍掌有最終生殺大權。
中國經濟過去40年以年均逾10%的步伐增長,國內富裕人士數目愈來愈多,但卻苦無投資渠道──內地股票市場有如大賭場,進場易變成大鱷點心;企債市場發展又未成熟,不少資金被逼投向房地產。房地產市場已出現泡沫,政府亦已揚言打壓樓價不會手軟。今次放寬給予機構投資者走出去的機會,對過剩資金可起因勢利導的分流作用,亦對發展更健康資本市場有利好影響,是一舉兩得。
不過,中國金融服務市場仍欠缺成熟,面對一群虎視眈眈的海外餓狼,開放市場實在不宜過急。正如鄧小平先生所說,要「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步伐應按步就班,切忌一步登天。
王冠一
www.wongsir.hk 下一個 >
新增評論 名字 (必須)
傳送 (Ctrl+Enter)
Cancel
JComments
環球經濟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