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12 09:28
《品中資-羅國森》QE3也不掃內銀股?!
《品中資》由於全球央行都幾乎在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環球股市近期的氣氛稍為轉好。
在美國聯儲局宣布「無了期」量?的前後,港股也跟隨大隊轉強。
過去兩星期,以恆生指數為代表的藍籌股,這段期間升了大約4﹒5%;而以國企股為代表
的國企指數,則升了大約3﹒6%;即是說,整體大市比國企股還稍為強一點,這可能是跟內地
股市仍然疲弱有關。
我整理了過去兩個多星期,八大內銀股的表現,發現整體內銀股的股價,不如想像中強(內
銀股已經積弱一段時間,如果憧憬有資金流入,內銀股應該可以追落後),當中只有農業銀行
(01288,下稱農行)跑贏大市(包括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這段期間共升了6﹒3%(
農行業績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好的一家)。
其次稍好的就只有工商銀行(01398,下稱工行),這段期間升了4﹒6%。而中國銀
行(03988,下稱中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03618),則升了3﹒5%和3﹒4%
,僅可追貼國企指數的升幅,但卻落後於恆生指數。
*建、中、交、招跑輸大市*
至於建設銀行(00939,下稱建行)、中信銀行(00988)、交通銀行
(03328)及招商銀行(03968),四者的升幅只有2﹒1%、0﹒5%、1﹒4%及
2﹒5%,明顯落後於兩個指標指數。
我在前一個星期的品評中提到,絕大部分內銀股的業績,自從上市後都大幅增長,但內銀股
的股價,至今還有近5家的股價是低於招股價的。這種股價與業績背馳的現象,實在耐人尋味。
大部分內銀股上市的時候,都能夠找到一大批機構投資者,作為基礎投資者,他們以招股價
取得內銀股的少量股權,但一般都訂明禁售期。過去幾年,主要錄得升幅的內銀股,其實主要集
中於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都陸續有基礎投資者減持。
最經典的當然是美國銀行在過去兩年不斷減持建行股權,現在的持股量已經低至不足1%。
另一邊廂,內地的中央金公司(代表中國政府)則在人棄我取的情況下,近年卻不斷增持內銀
股的股票,單是今年第二季度,就增持了700萬股工行、385萬股建行、76﹒3萬股中行
及時行800萬股農行的股權。
*外資不斷減持惹猜疑*
除了中央匯金之外,近年唯一仍然有增持內銀股的機構投資者,就只有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淡
馬錫。但整體上,外資減持內銀股的百分比仍然是遠高於增持。當然,以美銀為首的外資,她們
減持內銀股,一來是因為賺了錢,二來也可能是自己本身的問題,需要套現。但這是否與內銀股
的業績和股價背馳有直接關係呢,實在值得我們反思。
從投資角度分析,我的看法是,內銀股確實很便宜,也值得趁低吸納,但風險也許比過去提
高了。因此,如果QE3真的有點效用,我仍然建議趁反彈減持內銀股的提法,而不是趁低吸納
。
隨著內地經濟的下行風險增多,幾乎已經不是問題的問題又可能浮現。因此,如果大家手上
仍然是持有很多內銀股的話,我認為應該趁反彈減持。大原則是,內銀股不應該佔你組合的五成
或以上。《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羅國森》
品中資 - 李飛揚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