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英對歐盟態度舉棋不定
(2012年10月25日)
【am730專欄】歐債危機困擾歐洲諸國期間,不少英國人都慶幸,英國(圖)沒有加入歐元區。然而,英國這種對歐盟若即若離的政策真是這麼正確嗎?長遠會不會難再與歐洲結合,逐步被邊緣化?
其實,在很多英國人的心裏,他們並不太情願當歐洲人。他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殖民地遍布五大洲三大洋,堪稱日不落國。按邱吉爾的觀點,英國有三個策略同盟圈,首圈是英聯邦國家,第二圈是美國,第三圈才是歐洲。英國不靠歐洲也可以活得很好,加入歐盟會令英國有成了歐洲一個省的感覺。英國人心有不甘。
然而,二次大戰後,英國作為國際大國的地位日減,與自己英聯邦國家做生意的能力下降,不得不與鄰近的歐洲國家多做生意,歐盟的免關稅政策,對英國已變得必須。所以英國最終放棄與聯邦國家的「帝國優惠」,於1975年正式加入歐盟。
戴卓爾夫人成為英國首相後,全面推行自由經濟,減少福利,把國企私有化。而當年的歐洲卻有日漸社會主義化的傾向。戴卓爾夫人擔心,與歐盟走得太近,社會主義很容易從後門走進來。事實上歐盟並非一個純經濟組織,歐洲議會的政策,觸及各國政治、社會、民生、內政,以至外交的政策,有時還要求成員國放棄部分主權。這對自傲的英國人來說,實在覺得有點過分。
英國行普通法,歐洲行大陸法,英國人覺得普通法比大陸法優勝,而且在全球已日漸通用。沒有理由為了遷就歐盟,而要英國接受倒退。
此外,歐洲多農業國,歐盟的政策常向農業傾斜,但英國重金融貿易,歐盟對農業的補貼,英國享受不了太多,卻一樣在經費上作承擔,英國人覺得不值。
因此,英國即使已加入歐盟,仍在很多問題上與歐盟不一致。所以,當歐盟決定統一用歐元的時候,英國決定維護英鎊,不加入歐盟的單一貨幣機制。
歐債危機期間,英國人慶幸沒被拖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歐洲人會覺得,英國人在歐洲有難的時候,竟置身事外,對歐洲不肯有承擔。以後,歐洲人還肯視英國人為歐洲人嗎?
英國原先已覺得加入歐盟,得與法德兩國平起平坐,有點不值。現在金融危機已進一步令法德兩國在歐盟地位增強。英國今次放棄扮演角色的機會,以後即使想全面重回歐盟,也難再扮演領袖角色。
歐債危機有兩種發展可能:一是令歐盟解體;一是令歐盟結合得更加緊密。現在看來,歐洲正朝第二個方向走。一個超級的跨國政治實體正在形成,其主導者是德國,英國以後都只能靠邊站。英國作出了這樣的選擇,真是這麼值得慶幸嗎?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