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淡出 本港權證
作者是 王冠一
20-03-2013 (週三)
繼蘇格蘭皇家銀行及德意志銀行停止在港發行新的衍生工具產品後,再有歐資投行淡出本港窩輪及牛熊證市場。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上星期宣布結束全球所有股票衍生工具部門,當然香港的分部亦受到影響。
荷合退出的原因,當然是生意愈來愈難做,其中最重要是新監管條例下,發行成本進一步上升,業界需要增聘人手與監管者頻頻打交道,包括了解新條例、提交文件等。
荷合衍生工具部自2005年在香港成立,但至今相關產品對荷合盈利貢獻已經非常有限。目前荷合在港雖然有超過300隻窩輪在市場交易,但以窩輪數目計市佔率僅6%,有交投的產品更加只佔1.59%。就算荷合選擇完全撤出香港輪場,影響亦不算大。
荷合在市場上屬於中遊發行商,一向主力發行與二三線股掛?的窩輪,炒味十足,但這類型股份暴升暴跌,難以對沖,不易賺錢。加上近年公司產品交易量大跌,由以往每日成交過億元,跌至現時千餘萬,撤出香港只是時間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已先後有三間投行退出香港的衍生工具市場,但行業整合潮似乎未完。香港有接近20家同類發行商,市場早已僧多粥少,業界人士皆認為,不排除再有小型發行商撤出市場。
現時香港首六大行(包括瑞銀、瑞信、法興等),合計市佔率超過八成,餘下不足兩成市場份額,則由十幾間發行商爭崩頭,可以想像競爭有多激烈。當愈來愈多市場參與者退出,意味大行將會更易壟斷,投資者未來選擇或會減少,所以今後更要多多留意風險。
今年投資銀行在香港經營似乎特別困難,除了收緊監管外,成本亦不斷上升。之前有報道指瑞信因為租金壓力大,最終要分租位於ICC的辦公室。
可惜業界的收入正在下跌。以IPO市場為例,今年9隻在港上市的新股當中,共有6隻「潛水」,投資者對新股愈來愈失去信心,依靠新股發行權證的投行自然「無啖好食」。
香港曾經連續幾年(2009至2011)高踞全球IPO市場榜首,但今年以來IPO上市總額合計只有10.2億美元,全球排名跌落第8。
IPO市場萎縮下,投行分得的「豬肉」亦每況愈下:
2010:農行上市集資221億美元、承銷團投行佔10間
2012:財險上市集資32億美元、承銷團投行佔17間
2013:銀河證券料5月上市集資15億美元、承銷團投行料佔16間
面對市場急劇轉變,投行惟有專攻核心業務才有出路,?控頻頻出售全球各地的非核心業務資產便是一例。既然荷合有意強化在食品及農業相關行業的融資批發的領導地位,放棄股票衍生工具業務的策略亦很合理。
?
王冠一 下一個 >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