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人生:投身金融業最多做中產 - 錢志健
落筆一刻,得悉中環長江中心外「佔領長江」行動有新進展:和黃(013)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外判工人或快要「被清場」。
有在長江中心內工作的美資行trader朋友來電,說過去數周往長江中心工作雖有不便,但他認為要撐基層,因為知道香港社會越來越兩極化,而他也只可以是永遠的「中產」。他感覺到的,是活在香港,不同階層或也會感到無力與無奈。
判上判損基層利益
將這次碼頭工潮再看遠一些,或許也令我們察覺到,「判上判」的生意模式絕對傷害基層市民,同時或也延伸到另一討論——政府為了節省成本,由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不同領域的工種已進行外判,「價低者得」的競投方法也存在多時。
在利益輸送的現實世界,一些退休公務員及「知情人士」會轉身變成外判公司老闆,「外判合約」也明益自己友,除大判外,二、三判利潤也有限,非專業技術性工友絕對「無運行」。
一些基層人士難以有「上流力」,厭惡性行業也有其「專利」及霸權存在,無論是倒垃圾,甚至通渠、裝修,只要是有錢賺的大小生意,也有人會去「爭凳仔」,但這已是另一問題。
再談這次工潮,不少人再把問題延伸到香港不同形式的霸權:地產、電力、超市、交通。還記起不久前,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曾與時下的年輕人對話:「為何你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
如果你深信現時香港的「當權上流層」,是來自官商勾結,最醒目的「尖子」也只可成為較好的中產,80後、90後、千禧後,或會想到逃出香港?「當權上流層」現在也要和「新權貴」角力,香港「普通人」也可能要重新學習,另尋「出路」。
日前在IFC和一位80後碰面。他做過金融公關、股票行後勤,感到活在香港有一份無力感……。他問我,Ed,到底香港還可以嗎?
還記得「N」年前,著名歌手蘇芮唱了一首街知巷聞的好歌:「休息,工作再工作」,但在現實世界,較好的高級「中產」,卻又會因工作,而「戰死中環」(3月15日文章)。我們必須找到「平衡點」,才可再撐下去!
我最近也和一位快要「收山」的60後金融人碰面。他和我的共同話題是:「金融泡沫下的大勢是否已去?」結論是不要遐想,做金融會令你賺到盤滿缽滿,也可能只是做一個「還可以」的中產而已!
今天上文聽來消極,結束前帶給大家一個勵志做事!《Self-Made In America》一書,作者是John McCormack,是我上世紀80年代末看了多次再重看的好書,時光倒流廿多年前,在多倫多一個冰天雪地的晚上,我買了此書──Plain Talk for Plain People about the Meaning of Success,給了我很大反思。
相信「變則通」道理
John McCormack從前是紐約一位年輕警員,用他的「街頭智慧」,進入華爾街當零售股票經紀,在60年代,24歲的他賺了第一個100萬美元,25歲變了負25萬美元。
他痛定思痛,從不少美國新移民當中,學習了謙卑、刻苦工作,努力與付出;從一猶太移民、一印度移民,學會了踏實的生意之道,最後成功創辦了德州大型美髮集團Visible Changes。
最後,在不同地域,我依然深信「窮則變、變則通」!祝平安!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mailto:mdehedgecenter@gmail.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
上一則: 綠悠撻定個案減至兩宗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濠賭股很快再破頂 - 曾淵滄
對沖人生 - 錢志健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