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5月9日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5月9日

由兌換外幣看理財態度
不少人一年會出外旅遊多次,有些會參加旅行團,有些會作自遊行,而商務旅遊不在我的討論之列。

在外地時,花費是少不免的,不論你是參加旅行團或是自遊行,購物是旅程的一部份。初時出外旅遊,總是一大堆一大堆地購物,像我們內地的同胞來港一樣。最初會買一些貴價的東西,或是沒有多大用途的紀念品。旅遊多了,轉為吃特色的食物,或是只有當地才可以提供的服務,例如是按摩,Spa等。花費要付款的,而旅遊總會遇上兌換外幣的過程。

不要低估這過程,我們暫時不可以在旅遊時只依賴信用卡,因為有不少的商店仍然是以貨幣為交易單位。因此在旅遊前,兌換多少外幣及在何處兌換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決定。以台幣或泰銖為例,在當地兌換較在香港便宜,而當地可以是機場或是市內的兌換店或銀行。

其實兌換多少已是一個預算,代表你有思考要作的花費是多少。如果去一個五天的日本旅行,二人同行,兌換8萬元的日圓,即是約港幣1萬元,應該是足夠普通的情況。當然有不少人30萬日圓也不夠花。亦有不少人只兌換少量的金錢,主要是以信用卡來付款。下一趟你出外旅遊時,可以比較當日的匯率以及以信用卡消費的匯率,通常以信用卡在外地消費,再在香港付款,匯率是貴了一些的。

沒有好好地計劃要兌換多少外幣,又在外幣不足夠時以信用卡付款,代表預算出了問題,或除非是遇上要購買非常重要的東西,可是多數的情況是那些東西不是那麼重要的,不是必定需要的。舉例說,在第一天到步時已兌換了1萬2千元台幣,即是約3千元港幣,作為3日旅程之用,後來因為要買紀念品、書籍等,超過了原先的預算,發覺身上的台幣並不足夠,要再次兌換,這代表你之前的預算出了錯誤,或是消費上沒有節制,而這種不仔細的預算及沒有節制,會反映在平日的財務管理上。

我建議的消費指標,在旅行時仍然有效。一位月入21,000元的人,他每天的工資是700元,旅行時的機票及酒店支出已多於每天的收入,再加上如果每天的消費也高於每天的收入,回來以後可能要節衣縮食,或是努力地償還信用卡的欠債。

旅遊消費的模式多多少少反映了你的消費理財態度,大家定要加以了解,否則會影響你一生的財務部署。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