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3年7月16日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3年7月16日

貸評山下:中小企債務隨時爆鑊甘 - 黃元山


■過去幾年,在港上市的內地中小企,只要有債務的,基本上每年所賺的都不夠付債務利息。路透社

當全城絕大部份焦點都放在內地信貸問題時,由於香港金融體系和內地企業有密切關係,其實信貸問題已經不知不覺殺到埋身。事實上,這個月的熱話,除了「拆息風暴」外,就是被忽視了的「香港債彈」。

賺埋唔夠畀息情況差過海嘯
月初,高盛(基於顧問報告)寫了一份關注香港銀行資產質素的研究報告。一般感覺是,現時利率處於歷史低位,短期來說,香港金融體系應該不可能有危機。其實近兩年來,由於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致使這些企業償還負債的能力減低。報告中提出了一個量度的指標,就是所謂的「implied NPL ratio」(引伸不良貸款比例)。

香港銀行實際的不良貸款比例非常低,但是,報告搞了一個「引伸」概念,是加前瞻性。其定義是,如果企業的EBITDA是少於負債的利率支出,便把企業所有負債都算進去。

簡單來說,如果企業支付利息,最理想是有足夠盈利收入,等於個人「卡數」和房貸利息,如果持續高於月薪的話,長遠的財政當然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根據報告,2012年有13.5%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包括香港和內地的企業),是落入「賺埋唔夠畀息」的情況中!比起2010年的3.4%,比例翻了差不多三倍,比2008年金融海嘯的10.3%還要高。

按企業種類分析,重災區是上市的「中小企」(定義是一年銷售額少於5億港元),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小企。根據受訪的89間該類企業,2011年的引伸不良貸款比例高達83.8%;2012年,受訪69間,該比例是82.8%,而該類別2005年的低位數據,只是21.7%。換句話說,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過去幾年,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小企,只要有債務的(包括銀團貸款,或是發行債券),它們每年所賺的,都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

當然,這不等於這些企業都會周轉不靈,或面對債務違約。其實這些中小企,都已經是內地的「既得利益群體」(跟內地還在「捱世界」的真正中小企,有天淵之別)。其應對的方法,包括變賣資產、供股集資(吹大前景)、加大舉債「以債?債」、應用手上現金、減少投資未來業務等,都是長遠對現有股東不利的。



拿到平錢不務正業拖低毛利
這個情況,當然對本地一些中小型銀行不利,因為它們的中小企貸款比例相對較高。另外,有些本地銀行,過去幾年,為了業務增長,大幅加大貸款給內地上市企業的比例,都是本港銀行的隱憂。

總的來說,香港金融業會受內地信貸收緊影響。不過,正如筆者之前不斷說的,內地收水對企業的影響,只是一個表徵,關鍵是在過去幾年,不少企業在本業找不到突破,卻能透過種種渠道,拿到平錢,不單不用被市場淘汰,更助長了它們不務正業,致使毛利不斷下降,才是今天困境的源頭。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上一則: 基金觀點:A股後巿睇改革 - 張敏華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阿里概念長炒長有 - 曾淵滄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